第140章 公益活动(2/2)
中午,陈小阳拉着陈如轩的手,说想给阿杰发视频,看看他有没有安全到家。
陈如轩拿出手机,拨通了阿杰的视频电话,很快,屏幕上就出现了阿杰的笑脸,他身后是熟悉的山区学校,几个小伙伴正围着他,好奇地看着手机屏幕。
“陈叔叔,小阳弟弟,我已经安全到家了,同学们看到你们送的书籍和文具,都特别开心,大家都在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像陈叔叔一样,用科技帮助别人。”阿杰的声音里满是兴奋。
陈小阳对着屏幕挥手:“阿杰哥哥,我爸爸说,等我放假了,就带我去山里找你,我们一起观测星空,一起做实验。”
“好啊好啊,我等着你来!”阿杰开心地说,“我们学校的科普实验室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做实验了,我昨天和同学们一起用显微镜观察了树叶的细胞,特别神奇,我拍了照片,发给你看。”
说着,阿杰挂断视频,很快发来几张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围着显微镜,脸上满是专注和惊喜,树叶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仿佛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
陈小阳看得目不转睛,拉着陈如轩的手说:“爸爸,显微镜太神奇了,我也想看看树叶的细胞,想看看水里的小虫子。”
陈如轩笑着说:“没问题,周末爸爸带你去科技馆的生物实验室,让你亲自操作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陈小阳开心地跳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太好了”,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陈如轩忽然觉得,公益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成全自己,在帮助山里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善良的心灵。
随后之前质疑基金会作秀的那家媒体主编亲自来到公司,进行独家专访。
主编一见面就再次道歉:“陈总,之前的报道确实带有偏见,没有深入了解你们的公益事业就妄下结论,我们深感抱歉,通过这次深度报道,我们才知道你们为偏远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付出了这么多,真的让人敬佩。”
陈如轩笑着摆摆手:“过去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只要能通过你们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偏远地区的孩子,让更多企业加入公益事业,就比什么都重要。”
专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主编围绕基金会的成立初心、未来规划以及公益路上的故事展开了提问,陈如轩一一耐心解答,他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付出,而是重点讲述了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牧民们对医疗资源的期盼,以及团队成员们的坚守和付出。
“我们做公益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每个普通人都能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不管他们身在城市还是山区,不管他们家境富裕还是贫困。”陈如轩真诚地说。
“科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用便携的科普设备、离线的教学课程、适配方言的医疗仪器,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让科技真正普惠每一个人。”
专访结束时,主编感慨地说:“陈总,通过这次专访,我深刻感受到了你们的公益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一定会好好整理这次采访内容,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故事,也号召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
送走主编后,陈如轩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说小区“爱心结对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们已经收集了满满两大箱礼物,包括书籍、文具、玩具和衣物,下周会和出版社捐赠的科普书籍一起,寄往云南山区学校。
“还有几个家长提议,暑假组织孩子们去云南山区支教,和山里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山区的生活,也增进彼此的友谊。”妻子说。
陈如轩非常支持:“这个想法很好,我来协调山区学校的住宿和教学安排,让孩子们能有一次有意义的支教经历,也让城里的孩子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
挂了电话,陈如轩打开企业微信,团队群里传来了非洲科普平台的最新消息,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两百万,覆盖了二十五个国家的偏远村落,当地的公益组织发来反馈,说科普平台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改变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
“有位尼日利亚的家长说,以前觉得孩子上学没用,不如早点种地赚钱,现在看到孩子通过科普平台学到了种植技术,种出的玉米产量翻了一倍,还知道了很多外面世界的事情,就主动把孩子送回了学校,还鼓励村里其他家长让孩子读书。”技术部负责人在群里分享道。
群里的成员们纷纷点赞,大家都为自己的工作能产生这样的影响而感到自豪,陈如轩也在群里回复:“大家辛苦了,我们的努力正在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让我们继续加油,把普惠科技的理念传递到更多地方。”
不过一会儿后,陈如轩带着陈小阳去了公司的科普体验中心,这里摆放着基金会研发的各种科普设备,有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装置,有能观察星座的星象仪,还有能检测空气质量的便携仪器。
陈小阳兴奋地穿梭在各种设备之间,一会儿摆弄这个,一会儿研究那个,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工作人员请教,工作人员们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手把手地教他操作。
在火山喷发模拟装置前,陈小阳看着红色的“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脸上满是惊叹:“太神奇了,原来火山喷发是这样的,阿杰哥哥他们学校也有这个装置吗?”
工作人员笑着说:“当然有啦,我们已经给云南山区的学校捐赠了这套设备,阿杰哥哥和他的同学们也能亲手操作,感受火山喷发的神奇。”
陈小阳开心地说:“太好了,等我去山里找阿杰哥哥,我们一起做这个实验。”
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陈如轩的心中满是感慨,科技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离开科普体验中心时,陈小阳拉着陈如轩的手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公益事业,帮助山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用上好玩的科普设备,学到有趣的知识。”
陈如轩蹲下身,看着儿子认真的眼睛,郑重地说:“好啊,爸爸等着那一天,公益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爸爸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
回到家,陈小阳立刻拿出画笔,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两个小男孩,一个穿着城里的衣服,一个穿着山里的衣服,他们手拉手站在星空下,旁边有火箭、星象仪和显微镜,画的下方写着:“我们的梦想,一起飞向太空。”
陈小阳把画送给陈如轩:“爸爸,这是我画的我和阿杰哥哥,我们以后要一起造火箭,飞向太空。”
陈如轩接过画,小心翼翼地挂在书房的墙上,这幅画虽然稚嫩,却承载着两个孩子纯真的梦想,也承载着公益事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