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迎朱王,盼朱王(1/2)
=“老丈何出此言?”
李青云抻着脖子发出了疑问。
“外乡人吧?”
老丈看李青云点头,不紧不慢道:“后生,咱大梁朝最大的诟病在哪里?”
李青云不假思索道:“横征暴敛,残害百姓。”
“有些眼光,却是片面之言。”
老丈捋了捋胡须,摇头晃脑道:“归根结底,还是皇帝昏聩无能,朝臣挟势弄权,百姓申冤无门,兵卒生不如死!”
顿了顿,又颇为得意道:“朱大王说了,新朝不论出身,只问才能;没有所谓的士绅大族,更不会向抢强权低头。”
李青云顺着他的话音往下说:“不论才能,如何取才?”
“狗官何德何能?亦有才乎?”
老丈看到李青云哑口无言,讥笑道:“依老夫之言,龟公妓女,地痞无赖,或是换条野狗,坐在县衙,亦能代天牧民,治理地方。”
这番话虽说的夸张,却异常贴切。
大梁朝的吏是祖传父,父传子,一脉相承;官虽没有如此直接,却都是出自豪门望族,擅长弄权舞弊,迎合上官。
若是说,近年来的武将都是战死沙场,那文官被抄家流放,则都因为权利争斗;没有一人,因治理有方,而得到重用。
李青云对于大梁朝的弊病也是心知肚明,“老丈所言极是,不过鹿鸣县偏安一隅,想撬动朝廷,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吧?”
“梁朝太祖推翻前朝时,也不过几位死囚。”
老丈冷笑几声,掷地有声道:“朱大王已然论功行赏,各部同仇敌忾,入目皆是胸怀壮志之人。如今大梁境内烽烟四起,朱大王登基称帝,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言论,放在别处,定受千刀万剐,三族问斩,九族流放之刑。
宋钱下意识握住刀柄,看到陈长欣等人不为所动,才将手掌放在了桌上。
李青云看到几位满脸心虚的汉子走进了茶楼,忽的提高了嗓门儿,“老丈为何如此笃定?”
“鹿鸣县虽说不大,却采用了三省六部的治理方案;若换成你,造反有功,被封为知府或者县令,你不会拉拢人马,壮大自身,扩建封地吗?”
老丈看到李青云若有所思,笑道:“开城门,迎朱王,均田免赋好风光,起义烽火燃四方!有这句话,朱大王就能让赵氏皇族永世不得翻身。”
“杀了那群狗娘养的!”
“最好把皇陵都他娘的刨了!”
周围的茶客破口大骂,引得其他人同声附和。
“朱子民果然不简单,这句口号就能顶十万刀兵;叛军所过之处,若能做到杀贪官,除恶霸,恐怕不用征战,百姓就能不战而降。”
李青云腹诽几句,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老丈,周围的村子尽被焚毁,镇子上也没有多少妇孺,敢问这是为何?”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后生多走走看看,定能心有所悟。”
老丈狂笑了几声,摘下腰间的酒葫芦狂饮了几口,慢吞吞的向外走去。所过之处,客人纷纷让路,还有人躬身行礼。
这老头儿也是叛军里面的重要成员?
李青云收回视线,眯着眼睛打量着对面桌上的茶客。
做贼心虚的两人也知道暴露了,丢下几枚铜板,匆匆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