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渣爹生吞和离书(2/2)
原来,姜世安随苏氏抵达京兆府时,起初一切如常。
行经府内一处廨房时,却听得里头两名衙役低声议论什么熙园、不行了一类的话。
姜世安当即驻足,厉声追问熙园如何。那两名衙役如何敢多嘴,立刻噤若寒蝉。
然姜世安并非蠢人,电光石火间已然想通关窍——
若熙园一切如常,区区京兆府衙役,岂敢妄议亲王园邸?
若永熙王安然无恙,云昭岂能提前折返姜家,更遑论获得陛下圣旨,赐婚秦王?
他猛地扭头看向苏氏。
苏氏面上虽未显露分毫,但姜世安已然断定,她们母女早已知晓永熙王出了变故!
今日回府种种言行,皆是做戏,另有目的!
想通此节,姜世安面目陡然扭曲,竟猛地从袖中抽出那份墨迹未干的和离书,揉成一团就要往嘴里塞!
千钧一发之际,卫临眼疾手快,劈手夺回!
随即与苏氏一同疾步冲至主理民间讼状、婚书离合之事的户曹参军面前。
不等姜世安再度扑上抢夺,那两份和离书,连同三房那份分家文书,已被用力盖上京兆府朱红大印,录入官牒,归档存证。
苏氏此时方缓过气来,看向卫临,眼中带着真挚的感激:“今日真要多谢驸马。”
卫临微微摆手,神色间并无得色。
云昭眸光冷冽:“姜世安之后又是何反应?”
“一路骂骂咧咧出了京兆府,”苏氏语气平淡,却难掩一丝后怕,“今日若非驸马护持,我与严嬷嬷恐难轻易脱身。”
严嬷嬷立刻附和,拍着胸口道:“可不是!老奴我可瞧得真真儿的,姜大人离开时,那眼眶都红了,怕是又气又恨,还闪着泪花呢!”
云昭闻言,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这就闪泪花了?”
若让他知晓,往后的日子只会一日较一日艰难,不知他是否会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她转眸,见一旁的卫临虽沉默伫立,眼尾却泛着红,神情郁郁,显然仍深陷于嘉乐郡主早夭的悲痛之中。
云昭沉吟片刻,缓步上前,对他低语了一句。
卫临闻言,霍然抬首,眼中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随即,那惊愕化作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竟连耳根都迅速漫上绯红。
他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几乎是语无伦次地问:“当、此事……当真?”
云昭神色平静,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长公主与宝珠,尚有一段母女缘分未圆。”
她略作停顿,故意将话说得玄妙,“也就是说,不论父亲是谁,只要长公主命格中的女儿星曜再次点亮,降世的,必定还是……”
云昭故意将话只说一半,但卫临已然反应过来,猛地朝她拱手一礼。
之后竟是连昭明阁的门都不进了,直接转身,步履匆匆地奔向自己的坐骑,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那背影,竟透着几分少年人的急切与雀跃,与方才的沉郁判若两人。
严嬷嬷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咂咂嘴:“哟!上一次见驸马爷露出这般神情,还是当年与殿下新婚前夕,等着迎亲的时候……”
几人都不由好奇地看向云昭,想知道她究竟对驸马说了什么。
云昭却已转身,率先迈过昭明阁那光洁的门槛,声音随风轻轻传来,带着一丝莫测的深意:
“我只是告诉他,长公主命里注定还有一个女儿,而她与宝珠的母女缘分,远未到尽时……”
严嬷嬷最先反应过来,眼睛倏地一亮,喜色爬上眉梢:“姑娘的意思是,长公主若将来再有孕……”
她双手合十,几乎要念出声佛号。
苏氏闻言,眼底不由蔓上一抹真切的笑意,真好啊。
孩子是母亲对未来的希望,若能再添一个孩儿,多少能抚平长公主内心伤痛。
而宝珠……那个可怜的孩子,若真能以这种方式重享父母疼爱、承欢膝下之乐,亦是天大的福报。
云昭并不再接话。
因为远远地,她就在庭院中,瞧见一道不速之客的身影。
那人一袭白衣,却皱褶不堪,正焦虑不安地在前院那株老梅下反复来回踱步,胡子拉碴,神色惊惶,哪还有半分此前斯文清雅的模样。
竟是有些时日未见的大理寺卿——白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