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秦武的指点(1/2)
节堂之内,气氛凝重。
赵德昌、秦武,以及另外两位同样资深的军侯。
负责游骑的钱千里和负责新兵营的王镇岳,齐聚一堂。
主位上坐着的,正是卫所准将韩大同。
他正襟危坐,宣读了来自“上方”的指令:
“……戎夏新败,士气受挫,正是一鼓作气、破敌建功之良机。”
“着令赵德昌、钱千里两部,即日整军,于明夜子时,出关突袭戎夏大营左翼,焚其粮草,乱其阵脚,扬我大夏军威。”
接着他环视一周,“此乃上谕,不得有误。”
命令宣读完毕,他看着几位军侯:
“诸位,这可是大皇子殿下亲自关注的大好机会,若是建功,封赏少不了诸位的。可若是畏敌不前,或是出了什么岔子……呵呵,咱们谁也不好交代啊。”
说完他便走出了节堂。
他离开后,节堂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胡闹。”
钱千里军侯率先忍不住,一拳砸在桌案上,他是个性情耿直的老行伍,“戎夏人刚受挫,防备岂会松懈?他们驭兽师众多,夜间视野与嗅觉远超我军,去突袭?”
“这分明是让咱们送死!还要焚其粮草?粮草重地,必然是守备最森严之处。”
王镇岳军侯也眉头紧锁,捻着胡须叹道:
“是啊,此计太过行险!我军利于坚守,贸然出击,胜算渺茫。大皇子这是想尽快拿到一场像样的胜利,好在朝中压过二皇子一头吗?可这拿将士的性命去填……”
赵德昌脸色阴沉,他何尝不知这是贪功冒进的昏招?
但他更清楚,这韩大同代表的是大皇子的意志。
如今朝中局势微妙,边将若被扣上“畏战”、“不听调遣”的帽子,别说前程,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军令已下,多说无益。”
赵德昌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准将的话已经放在这里了,此战,不打也得打。”
他目光扫过秦武和钱千里,最终定格在秦武身上,眼神复杂:
“秦武,这次突袭任务便交给你了,我本部亲卫营需要坐镇关墙,以防不测。”
“钱军侯的游骑营擅长机动,但正面突袭非其所长……”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却坚定:“你……带你的独立大队,再从我亲卫营中抽调两百精锐,凑足八百人,随钱军侯一同执行此次突袭任务。”
让秦武去,是赵德昌权衡之后最痛苦也最无奈的选择。
秦武勇猛善战,临机决断能力强,或许能在那绝境中觅得一线生机。
更重要的是,秦武是他绝对信得过的人,即便任务失败,也能最大程度地保全力量。
而不是被当成纯粹的炮灰消耗掉。
秦武闻言,虎躯一震,他瞬间明白了老上司的处境和用意。
他没有丝毫犹豫,猛地抱拳,声音铿锵:
“末将领命。定不负军侯重托。”
有些命令,明知是火坑,也得跳。
为了保全大局,也为了身后这些信任他的兄弟。
赵德昌看着秦武,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叮嘱:
“活着回来。”
会议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夜色深沉。
关隘内除了巡逻队的脚步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刁斗声,一片寂静。
在秦武独立的营房小院内,却亮着一点灯火,飘出淡淡的酒香。
秦武、王戬、徐宽三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桌上摆着一壶浊酒,几碟简单的下酒菜。
气氛不似往日畅饮那般热烈,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秦武端起粗糙的陶碗,仰头将碗中辛辣的液体一饮而尽,哈出一口酒气,笑道:
“明日便要出关活动活动筋骨了,临走前,找两位兄弟喝一碗。”
徐宽伤势未愈,以茶代酒,闻言眉头紧锁,担忧道:
“老秦,此次突袭……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上面那些人,根本不知戎夏人的厉害。”
王戬沉默着,也喝干了碗中的酒。
他看着秦武看似轻松,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凝重的表情,
他心中那股莫名的不安越发清晰。
秦武摆了摆手,爽朗道:“怕个球,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阵仗没见过?戎夏人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砍下去一样会死。”
他目光转向王戬,忽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王戬,你小子伏虎拳练得怎么样了?来来来,趁着酒劲,跟哥哥我再过过招。”
“让我看看你有没有偷懒。”
徐宽刚想劝阻,秦武已经走到了院中空地上。
王戬看着秦武,也默默起身走了过去。
没有点燃更多的火把,只有清冷的月光洒在两人身上。
“看招。”
秦武低喝一声,率先发动攻击。
他用的依旧是军中最常见的搏杀拳法,但势大力沉,经验老辣。
王戬以伏虎拳应对,拳风刚猛。
两人身影在月光下快速交错,拳脚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