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监军作妖(2/2)
监军,代表的是朝廷,是天子耳目。
他的突然到来,毫无预兆,绝非寻常。
韩大同迅速收敛了脸上的焦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神情恢复平日的沉稳。
他整理了一下因为烦躁而有些散乱的甲胄和战袍,对赵德昌沉声道:“走,随我出去迎接。”
赵德昌也立刻挺直了腰板,将所有的情绪压下,恢复了军人应有的冷峻。
两人一前一后,大步走出正堂。
门外,一辆装饰简朴但透着威严的马车已然停稳,几名身着宫中服饰的随从肃立两旁。
车帘尚未掀开,但一股无形的压力已经弥漫开来,让卫所门口的守卫们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韩大同和赵德昌在台阶下站定,躬身行礼,齐声道:
“末将韩大同,赵德昌,恭迎监军大人!”
车帘被一名小太监轻轻掀开,一名面白无须、身着绯色蟒袍的中年太监,弯着腰,缓缓踱步下车。
他脸上带着一种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但那双细长的眼睛里,却精光内敛,扫视过来时,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刘监军目光在两人身上缓缓扫过,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二人耳中:
“韩将军,赵军侯,不必多礼。杂家奉旨前来,往后这卫所军务,还需二位鼎力相助。”
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尤其是“奉旨前来”和“军务”几字,微微加重,让韩大同心头一紧。
“监军一路辛苦,请入内歇息,末将已备下薄酒为监军接风。”
韩大同侧身让路,姿态放得很低。
刘监军摆了摆手,并未立刻移动脚步,反而抬头望向远处暮色中连绵的群山,似是随意地问道:
“咱家方才在来的路上,似乎听到二位在商议军情?可是关外戎夏又有异动?”
韩大同与赵德昌心中同时一凛。
这太监耳目好灵!
方才节堂内的争论,竟被他听去了些许?
韩大同连忙躬身,谨慎地回道:“回监军,并非戎夏异动。是末将麾下一支突袭队伍,日前深入黑风岭,逾期未归,臣等正在商议是否派兵接应。”
“哦?未归?”
刘监军转过头,那双细长的眼睛看向韩大同,带着探究的意味,“是哪位将军麾下的精锐?竟让韩将军与赵军侯如此挂心?”
赵德昌上前一步,抱拳道:
“回监军,是末将麾下新任百夫长,王戬。他此前屡立战功,曾率部焚毁戎夏粮草,击溃其左翼,于军中有‘悍卒’之名。此次深入,必是发现了重要敌情,末将以为,当立刻发兵接应,以防不测!”
他故意点出王戬的功绩,希望能引起监军的重视。
“王戬?可是那个阵斩了戎夏驭兽统领的百夫长?”
刘监军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轻轻“唔”了一声,不置可否。
目光却转向了韩大同,“韩将军,你的意思呢?”
韩大同感到压力倍增,他斟酌着词句:“监军明鉴,王戬确乃勇将。然黑风岭地势复杂,戎夏大军亦在左近。冒然派兵深入,恐遭埋伏,动摇关防。”
“且……王戬部逾期未归,是否……是否已遭不测,或……有所误判,亦未可知。故末将以为,还需谨慎,加派哨探查清情况再定行止。”
他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赵德昌闻言,眉头紧锁,忍不住想要再次争辩。
刘监军却将两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抬手轻轻抚平蟒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淡淡开口。
他声音不高,却瞬间让场中气氛降至冰点:
“韩将军的顾虑,不无道理。赵军侯的爱将之心,杂家也明白。”
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
“不过,咱家离京之前,听闻大皇子殿下对前次某位秦姓将领轻敌冒进,致使八百精锐全军覆没之事,甚是不悦。陛下亦曾垂询边将用人得失。”
他目光扫过瞬间脸色发白的韩大同和双目赤红的赵德昌,缓缓继续道:“如今戎夏大军压境,正值用人之际,亦是敏感之时。一兵一卒,皆关乎国体,一胜一负,俱系于天颜。”
“王戬此人,勇则勇矣,然年少骤贵,是否持重?其行踪不明,是功是过,尚难定论。在此关头,韩将军作为一卫主将,一举一动,更需权衡大局,谨遵……上意。”
他没有明确支持任何一方,但字里行间,无不暗示着朝廷的要求。
这无异于给主张救援的赵德昌泼了一盆冷水,也更坚定了韩大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
韩大同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深深躬身:
“末将……谨遵监军教诲。”
赵德昌双拳在袖中紧握。
刘监军满意地看着两人的反应,脸上重新挂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好了,军国大事,还需从长计议。韩将军,先带杂家去看看卫所布防吧。”
“监军请。”
韩大同连忙侧身引路。
赵德昌站在原地,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懑涌上心头。
‘王戬,你小子……一定要给老子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