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失望而去(1/2)
长公主一番掷地有声的质问与谏言,在宣政殿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不少原本慑于大皇子威势而保持沉默的官员,此刻也忍不住交头接耳,看向镇南将军和大皇子的目光中带上了质疑与不满。
南境百姓正在遭受屠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追击失利、贻误战机的责任,总需有人来承担。
大皇子李琮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紧握着玉圭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长公主此举,不仅是在打镇南将军的脸,更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他正欲再次开口,设法将责任推脱,或是转移话题。
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老皇帝,此刻心中却是另一番计较。
他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争锋相对的一双儿女。
长公主李明月的刚毅果决、在北疆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此刻在朝堂上展现出的魄力与民心所向,他都看在眼里。
而大皇子李琮,虽有些急功近利,用人失察,但终究是嫡长子,是他属意的储君人选。
如今北疆大捷,长公主声望正隆,若再让她主导南下剿灭赫连兀朮之事,功成之后,其风头必将彻底盖过大皇子,这是老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天家无亲事,平衡之术才是帝王心术的根本。
他不能让任何一个皇子,尤其是拥有军功的公主,权势过度膨胀,威胁到最终的传承。
就在大皇子将要开口,长公主目光灼灼等待最终裁决之际,老皇帝缓缓开口了,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好了。”
仅仅两个字,让整个大殿重新归于寂静。
老皇帝的目光先落在长公主身上,语气略显缓和:
“明月,你北疆之功,朕心甚慰。你一路劳顿,且先回府好生休养,南境之事,朕自有决断。”
这话看似关怀,实则是不让她再插手南下军事。
随即,他看向大皇子李琮,语气转为严肃:“琮儿,镇南将军此次追击不力,损兵折将,确有失职之过!”
镇南将军闻言,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但老皇帝话锋随即一转:“然,皇儿所言亦不无道理,战场之事,确无常势。赫连兀朮凶顽,非寻常将领可制。”
他沉吟片刻,沉声道:“朕,便再给镇南将军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陛下!”
长公主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一些耿直的忠臣也忍不住出声:“陛下三思啊!”
老皇帝抬手,制止了所有人的劝谏,他的目光带着帝王的决断,凝视着大皇子:
“李琮!”
“儿臣在!”
大皇子精神一振,立刻出列躬身。
“朕命你,亲自督师,协调各方!镇南将军及其所部,暂归你节制!朕再与你调拨两万禁军精锐,汇合南境各部兵马,务必将那赫连兀朮,给朕彻底剿灭于国门之内!若再失利……尔等,便提头来见!”
老皇帝的声音带着最后的通牒,目光如炬,盯得大皇子心头一凛。
“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
大皇子压下心中的狂喜,郑重应下。
他知道,这是父皇在给他机会,也是在平衡朝局。
“父皇!”
长公主还想再争。
“此事已决,毋庸再议!”
老皇帝斩钉截铁,彻底堵死了所有人的嘴。
朝会在一片微妙而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大皇子一系的官员面露得色,而长公主和那些忧心国事的忠臣,则心中沉重。
她看着大皇子领旨谢恩的背影,又望向龙椅上那威严却已显老态的父皇,袖中的玉手悄然握紧。
但局势的发展,果如长公主与一众忠臣所料,甚至更为糟糕。
大皇子李琮亲赴南境督师,与镇南将军合兵一处,麾下兵力远超赫连兀朮的残部。
然而,这位长于深宫、精于权术的皇子,在真正的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
他急于挽回颜面,建功立业,不顾麾下将领的劝阻,冒然分兵,试图对赫连兀朮形成合围。
结果,再次堕入赫连兀朮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赫连兀朮佯装溃败,将大皇子麾下一支最为精锐的先锋部队诱入沼泽密布、易守难攻的“落鹰涧”,而后利用地形,切断了其与主力的联系,围而不攻,不断以小股精锐袭扰。
大皇子主力试图救援,却被赫连兀朮亲率骑兵凭借超卓的机动性,反复冲击侧翼,疲于奔命。
最终,那支陷入绝境的先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主将战死。
大皇子主力亦伤亡惨重,士气彻底崩溃,再也无力组织有效进攻。
赫连兀朮则趁着大夏军队混乱后撤之际,再次从容遁走,继续在南境如入无人之境般烧杀抢掠,气焰愈发嚣张。
消息传回帝京,举朝哗然!
这一次,损失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禁军精锐!
大皇子和镇南将军的无能,已然暴露无遗。
宣政殿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