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被赶回乡后,我靠科举当阁老 > 第155章 皇子被“催命符”砸醒,却被“活祖宗”当头

第155章 皇子被“催命符”砸醒,却被“活祖宗”当头(1/2)

目录

陆渊缓缓走到一旁的案几前,那里,早已备好了一叠厚厚的卷宗。

他没有再去看赵瑞,只是将那叠卷宗拿起,轻轻放在了正厅中央的八仙桌上。

“啪。”

一声轻响,在这死寂的厅堂里,却清晰得宛如惊雷。

赵瑞的身体微微一颤,视线被那叠高高垒起的卷宗牢牢吸住。

那是什么?

又一份催命符?

“殿下不必担心。”陆渊的声音淡然传来,“他们有‘祖制’,我们有‘民心’。”

赵瑞不解地抬头。

民心?

这两个字,对于他这种久居深宫的皇子而言,太过遥远,太过虚无。

那是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太祖皇帝定下的铁律?能大得过满朝的宗室皇亲?

陆渊微微一笑,走到桌边,随手抽出了最上面的一份卷宗,摊开在赵瑞面前。

“殿下请看。”

赵瑞的视线落在纸上,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不是什么谋逆的大罪,而是一笔笔触目惊心的账目。

“江南,官盐。三年前,一斤盐三十文。如今,一百五十文。”

陆渊的手指点在卷宗上的一串名字上。

“多出来的钱,喂饱了江南盐运使,喂饱了户部的一众官吏,最终,大头流进了康郡王的府邸。江南百万灶户,三年无隔夜之粮。沿海百姓,煮海为生,却食之无味。这就是他们治下的‘盛世’。”

赵瑞的呼吸一滞。康郡王,是他皇爷爷的亲弟弟,宗室里辈分最高的老王爷之一,最是看重“祖制”和“体面”。

陆渊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将第一份卷宗扔到一旁,又抽出第二份。

“北疆,军需。镇北侯每年上报朝廷的三十万石粮草,到了边军嘴里,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万石的陈米烂谷。苛扣的粮饷,换成了京中一座座豪宅,换成了某些将军府里的歌舞升平。”

“北疆的冬天,滴水成冰。我们的将士,穿着单薄的衣甲,饿着肚子,去和兵强马壮的北蛮人拼命。殿下,你觉得,他们心里会没有怨气吗?”

卷宗上,一连串的名字,从边疆总兵,到兵部侍郎,再到几个他不甚熟悉却又如雷贯耳的勋贵。

赵瑞的脸,开始一点点变白。

这些事,他闻所未闻。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朝堂的权斗,只有皇子间的倾轧,只有父皇的喜怒。

他从未想过,在那华丽的帷幕之下,竟是如此千疮百孔的腐烂景象。

“还有这个。”

第三份卷宗被砸在桌上。

“京畿,圈地。去年大旱,通州良田万亩颗粒无收,朝廷开仓放粮。但粮没到百姓手里,地契却先被收走了。只用了三成不到的市价,上万亩的祖田,一夜之间,成了大皇子门下一位清流言官的‘别业’。”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户,或为流民,或卖儿鬻女。他们的户籍,他们的血泪,都在这里。”

陆渊一份接着一份,不断地将卷宗砸在桌上。

每一份,都是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每一份,都牵扯着一个或几个道貌岸然的高官、皇亲、世家。

这些势力,平日里不是叫嚣着“祖制不可废”,就是标榜着“为国为民”。

可背地里,他们却在用最贪婪的手段,疯狂地啃食着这个王朝的血肉。

赵瑞彻底呆住了。

他看着那一叠越来越高的“罪证”,只觉得那不是纸,而是一座由无数百姓的骸骨堆砌而成的山。

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终于明白,陆渊要他做的,根本不是去告状,不是去弹劾。

陆渊,是要他站在所有宗室、所有世家门阀的对立面,将他们最后一块遮羞布,狠狠撕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