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官场真经(2/2)
王建军自嘲道,“前几天财政局长钱斌,还创造了一句顺口溜,教育不倒,财政不好,呵呵。”
陈光明跟着说,“对呀,咱们县财政又不可能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升级,所以注定了这种模式发展不起来......”
“王常务,茅山金矿能维持着给矿工们发下工资,能把欠财政的钱还上,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即使姜浩能把金矿管理的井井有条,等他退休了,再安排谁来接手呢?”
“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人性的恶,如果一直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我怕茅山金矿会像许多国企一样,最终人事臃肿,效率低下,欠了一屁股债,最后倒闭关门。”
“那样,只会害了这些矿工们。”
王建军听了,觉得陈光明说得很有道理,他又问道,“那茅山金矿的出路在哪里?”
“还是要引进大型国企,让他们来负责管理运营,就比如......赵氏投资。”
陈光明看着不远处的黑虎山矿,还有四矿,喃喃地说,“如果引进一个大型国企,能把其他的矿一起兼并了,形成规模效应,明州县就有了一家可以进入国内500强的大型企业......”
“围绕着这个大型企业,可以形成很长的产业链条,也会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更会给财政创造大量税收......”
“到那个时候,大山镇绝大多数村子,都可以纳进这个产业链条,他们的致富就有希望了!”
王建军听了陈光明的话,心突然呯呯直跳。
引进一个大型国企,把这几个金矿都兼并掉!成为巨无霸!
至于陈光明说的产业链条,通俗地说,就是围绕着金矿产业,形成的各类加工业,比如包装、设计、加工,甚至矿山工程外包。
黄金矿山开采中的部分非核心工程,如矿山道路修建、尾矿库维护、井下支护作业、植被种植、水土保持等,都可以外包给周围的村子。
这样既能降低矿山企业的设备投入和管理成本,又能带动其他人就业,还能创造出大量的税收来。
如果陈光明的思路真能实现,那不仅仅是一个业绩,更是一个经济奇迹!
这样的话,自己的上升通道,一定会打开!
但王建军也清楚,不管是黑虎山矿,还是四矿,背后都有支持力量,即使赵氏投资体量再大,外来龙想要吃下地头蛇,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如果陈光明真能实现这个目标,王建军不介意帮助他,因为帮助他就是帮助自己。
王建军问道,“光明同志,你刚才描绘的蓝图,可行性有多大?”
王建军想抓住陈光明,来捞取政绩,陈光明又不是拿着业绩当鱼钩,来钓王建军?
来到明州县后,陈光明敏锐地发现,丁一和包存顺陷入内斗,这两个人都不会支持自己的想法。
反而包存顺阵营的王建军,倒是个做实事的人。
陈光明微微一笑,“王常务,如果没人阻挠,可行性会很大。如果有人阻挠的话......”
王建军思忖再三,知道陈光明说的有人阻挠,指的就是包存顺。
他拍了拍陈光明的肩膀,“光明同志,你放心大胆干,有我给你撑腰!”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你要做好团结工作呀!既要团结同事,也要向下团结,更要向上团结......”
陈光明知道王建军的意思,团结同事,就是指和杨晋达不要闹矛盾;向下团结,指的是田大庆这样的村支书;至于向上团结,那指的就是包存顺了。
说来说去,王建军还是存着一丝希望,想把陈光明拉进包存顺的阵营。
陈光明呵呵笑道,“谢谢王常务的教诲!您看,我现在不就在团结你这位领导吗?”
王建军被陈光明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以后,他看看四周无人,对陈光明说:
“光明同志,我掏心窝子和你说两句话,你知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吗?”
“我当然知道,”陈光明流利地说,“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陈光明又补充道:“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王建军笑着说道,“明州官场也有三大作风,它们是: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
“光明同志,这可是我传授给你的真经!要真正融入明州官场,并且混得如鱼得水,离不开这三大作风呀。”
王建军说完,拍了拍陈光明的肩膀,“我先走了。”
陈光明送王建军等人离开,看着王建军的车走远,他慢慢念叨着王建军的话:
“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看来明州县官场,真是烂透了呀。”
“等我主政一方,非好好整顿不可。”
就在这时,陈光明听到3号矿井方向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他赶紧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