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你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吗(1/2)
陈光明沉声说道:
“郝在行同志说得很好,上级要求保工资、保运转。可是郝在行同志,你忘记了,保工资和保运转的前面,还有一条,叫做保基本民生!”
“三保,正确的说法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什么叫基本民生?”
“基本民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保障群众的就业发展,三是保障底线民生。”
“保基本民生,内容很复杂,我只讲最后一条,那就是保障底线民生。所谓底线民生,就是为困难群众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关注生活困难人员,发挥底线民生的兜底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郝在行同志,保基本民生,是放在保工资前面的,我们拿出一小部分钱,让困难群众过个像样的春节,这就是保障底线民生!这难道有错吗?”
“不要忘记,我们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出身!不能现在身上披了一套干部的衣服,就忘本了!就看不得农民过好日子!”
郝在行的脸红了又红,他也只是听别人说过保工资这句话的,他成天泡在酒缸里,哪知道什么三保。
至于“忘本”二字,更是让郝在行抬不起头来。他只往上数一代,就是农民。他的老父亲到现在还在村里刨食吃呢。
陈光明拿出中央政策来,一句话,就把郝在行驳得哑口无言。
陈光明看郝在行蔫了,又用锐利的目光盯着马前进,“我再接着回答马站长的问题。”
“马站长说,农技推广站的同志,生活很困难,我想问问马站长,你们农技站的职责是什么?”
马前进不明白陈光明为什么有此一问,对于农技站的职责,他倒是清楚得很,顺口拈来:
“农业技术推广站,是镇人民政府下设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资料监管、农业政策宣传等职能。通过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组织农民技术培训、构建镇村两级服务体系等方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很好,”陈光明点了点头,“对农技站的职责,马站长背得倒是很流利,那么我请问,你们农技站,去年一年,推广了哪些新技术?示范了哪些新品种?推动了哪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陈光明连番发问,马前进顿时紧张起来,锃亮的额头开始汗津津的。
众人都用幸灾乐祸的目光看着马前进。
你马前进,是吃了一百次豆子,还不知道豆腥气呀,非要跳出来!
虽然你表面是替农技站的同志求情,但大家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和陈光明唱反调!
大家都是人精,都知道农技站这个差额拨款单位,为什么挣不到全额工资,因为大家都在浑水摸鱼,都去做自己的生意去了!
别说推广新技术,示范新品种,转化新成果,就是下乡科普,他们都没搞几场!
这方面,刘一菲和王林最是清楚,县里来考核时,有一项就是考核服务基层的单位,搞了多少场活动,这个服务基层单位,就包括农技站。
结果王林让马前进交照片,马前进愣是拿不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搞,所以到最后只能造假。
见马前进沉默,陈光明提高了声音,“马站长,请你回答一下,去年以来,推广了哪些新技术?示范了哪些新品种?推动了哪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马前进汗出得更厉害了,开始驴唇不对马嘴,战战兢兢地答道:“我们严格贯彻和宣传好《农技推广法》《种子法》......等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各项法律和方针政策,采用广播讲座、黑板报、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务农水平。我们办了五期黑板报,接待了若干批群众......”
陈光明打断了他。
“听起来,你们干的活还不少呢!请你言简意赅地说一下,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转化情况。”
马前进伸手擦了擦汗,无言以对。
陈光明呵呵冷笑道,“俗话说,捧人家的饭碗,就要替人家打工。马前进,你们农技站的人,虽然拿的不是全额工资,可干的活,却没有多少呀!”
“这种情况,你还好意思要全额工资吗?”
马前进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之前杨晋达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从未管过。没想到陈光明来了仅几个月,就掌握得如此透彻。
陈光明叹了一口气,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镇上除了农技站以外,还有水利站、农机站。”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两个单位。”
“水利站,积极服务于农村水利建设,派出六人参与三个村子的水利工程建设,他们设计的水利工程,得到海城市水利局专家的肯定。”
“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不但参与上茅村抢险救灾,还组织得力人员,到三个村子开展施工。”
“他们是真正的识大体,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样的单位,如果不发全额工资,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最后,我再说一下大家关心的工资和奖金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