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陈伍长在说什么?要自己造织机?(2/2)
“恩人放心,我们柳家要是把这秘密说出去半个字,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
从弯柳村回到东溪村时。
天色已经过了午时。
牛车刚进村口,便看到村西头那片原本荒废的打谷场,已然大变了样。
地面被平整得结结实实,四周立起了十几根木桩,上面用轻简的竹条和茅草,搭起了一个棚子。
虽然简陋,却足以遮风挡雨。
几十个村妇已经从陈家小院搬出,正坐在棚子下的小马扎上,手里不停地忙活着。
串珠子的,绕头绳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陈远跳下牛车。
“陈远,你回来了!”
众人赶忙迎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陈伍长,怎么样了?”
“那柳家的人,你真借钱给他们了?”
陈远走的时候,告诉柳家人不要透露秘药之事。
回来的路上,也跟张大鹏对好了口风。
“没借。”
陈远摇了摇头:“就花了几十文钱,从镇上又请了个郎中,开了几服药,人已经醒了,没什么大碍。”
几十文钱。
这个价钱,不多不少。
既显得合情合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是冤大头。
众人闻言,都是松了口气。
对这个结果也满意,纷纷点头。
花钱少,人也没死,还赚了功德,皆大欢喜。
只有旁边的张大鹏,一张脸憋得通红。
什么狗屁郎中!
明明是伍长一颗神药下去,阎王爷手里抢人!
那柳家人磕头磕的“砰砰”响,就差把伍长供起来了!
可伍长不让说,他只能憋着,心里跟有几百只蚂蚁在爬,难受得要命。
问过了柳家的事。
妇人们又问起面前这棚子:
“陈伍长,听村长说,你这棚子以后要改成工坊,专门织布?”
“是啊,以后我们能不能也来你这工坊干活?”
“做首饰虽说赚钱,可谁会嫌弃钱多啊,多条路子总是好的!”
妇人们七嘴八舌,脸上写满了期待和渴望。
这几日靠着串珠子,她们都尝到了天大的甜头。
在她们眼里,陈远现在就是一尊活财神。
“当然。”
陈远笑着点点头,环视一圈:“诸位嫂子,到时候我这工坊开起来,只要是手艺好的,皆可以来我这干活。”
“那您就放心吧!”
一个年纪稍长的妇人拍着胸脯保证:“咱们这十里八乡的女人,哪个不是从小就学织布的?没做这首饰前,不都是靠着种田和织布吃饭?”
“就是,以前农闲的时候,不是去李家布坊,就是去别的织坊干活,咱们的手艺,好得很!”
“对,李家布坊那些挑剔的王掌柜,都说不出咱们半个不字!”
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仿佛那织布工坊已经开起来,白花花的银子正等着她们去赚。
人群中,又有人高声问道:“陈大官人,那咱们什么时候买纺车和织机啊?”
“这东西可不便宜,要不,咱们大伙儿一起凑凑钱,帮你先买几台回来?”
“对对对,咱们凑钱买!”
“我家还有台旧的,陈伍长想要,我就便宜折算下,八贯钱就可。”
一台旧的织机,寻常农夫家用了许多年的,都要十多贯。
新的更是昂贵。
像李家织坊的,二十两起步。
在她们看来,陈远就算庙会上赢了钱,又靠首饰赚了些。
但要建工坊,弄纺车,买织机,肯定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眼下众人心和,都加入了合作社。
大家一起出钱,既能帮陈远分担,以后在这工坊里干活,腰杆子也更硬。
李村长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正要开口附和。
陈远却摆了摆手。
他看着众人,缓缓吐出两个字:“不买。”
“啊?”
众人都是一愣。
不买?
不买织机,怎么织布?
那妇人又问:“不买……那咱们怎么开工坊?”
陈远环顾四周,看着一张张充满疑惑的脸,语气平淡。
“自己造。”
话音落下。
整个棚子内外,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傻眼了。
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着陈远,仿佛在看一个疯子。
自己……造?
造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