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亩产翻三倍,村民跪哭神仙赏饭!(2/2)
等陈远点点头后。
张押司凑到陈远身边,压低了嗓子,悄声说道:“大人,您看这东溪村的收成……上报的数目,要不要卑职给做做文章?减免些税款?”
陈远当即摇头拒绝:
“不必,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一粒都不能少。
“程大人高升,新来的王知县初来乍到,咱们不能让他难做。”
程怀恩就任齐州郡守后,朝廷派了位姓王的新知县来。
这位王知县也是个玲珑人物,上任前早就打听清楚了陈远和程怀恩的关系。
更别提如今清水县上上下下,从县丞到衙役,哪个不是陈远用银子喂饱的人。
因此。
新知县对陈远尊重得很,大事小事都要先问过他的意见。
陈远自然也投桃报李,给了新知县极大的体面,让手下人极力配合,又私下送了不少好处。
两人如今正处在蜜月期,互相给足了面子,谁也不为难谁。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是小人想岔了。”张押司连忙点头哈腰。
听到陈远的话,旁边几个村民也纷纷开口。
“张押司你放心,不就是秋税嘛,我们交得起!”
“就是,不差这点税粮!”
这几个月,靠着花楼织布和东溪记的首饰生意。
东溪村早已脱胎换骨,家家都成了富裕户,缴纳秋税确实毫无压力。
张押司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又是高兴又是钦佩。
他去别的村子收税,哪个不是哭爹喊娘,想方设法地拖延少交?
唯独到了陈县尉东溪村这儿,不仅没人为难他,还主动让他足额完成任务。
高下立判!
交完了秋税,送走了心满意足的张押司。
张大鹏快步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找到陈远,脸上带着一股抑制不住的狂喜。
他凑到陈远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激动地说道:“大人,成了!”
“咱们一直在弄的那个东西……成了!”
陈远闻言。
心头一跳,也是欣喜。
陈远先是回头,转身对叶家三女温言道:“你们先回去歇着,身子要紧,别累着了。”
随后,他便领着张大鹏。
一人骑大黄牛,一人骑小黄牛,朝着东溪村后山脚下,一处新盖的偏僻院落过去。
两人还未靠近院子。
一股浓郁至极、醇厚无比的香气,便已霸道地钻入鼻腔。
那是一种粮食发酵后,混合着奇特窖香的复合味道。
光是闻着,就让人有些醺醺然。
是酒香!
院门口,侯三正靠着门框,双眼迷离。
他一口都没喝,光是守在这,闻着从院里飘出的那股子味道,便已醉了七分。
这处偏僻的院落。
正是陈远秘密筹建的酿酒作坊。
他要做的,是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东西。
是酒楼的未来的一张王牌!
这几个月内,变化巨大。
自程怀恩高升齐郡郡守,陈远便顺理成章地在齐州府城,开办了名为“东溪记”的酒楼。
程若雪冰雪聪明。
并且,在陈远传授了一套成熟的经营之道后,很快便能独当一面。
陈远乐得清闲,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
期间,豆腐的制作方法,终究没能完全保密。
毕竟每日大量的黄豆运入清水县外,成品又源源不断地送往齐州府,有心人只要肯花功夫,总能琢磨出个大概。
一时间,齐州府内,模仿者众。
许多商人也开始设坊制浆,当街贩卖豆腐。
这种物美价廉的新奇食材,很快便通过商路,向着其他州府流传开去。
但,这并未对“东溪记”造成任何冲击。
在齐州府地界,“东溪记”依旧是一家独大,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因为,陈远对此早有预料。
从一开始,陈远就没指望能永远垄断豆腐。
他要做的,是品牌!
早在酒楼开业前。
陈远便让所有东溪村出去贩卖豆腐的小贩,在豆腐桶上贴上红纸黑字的“东溪记”标识。
再加上程怀恩那场品菜会,一首“不及此间一箸鲜”的惊艳诗词,便已将“东溪记”的名号,死死地烙印在了齐州府所有上层人物的心中。
最正宗的口味,层出不穷的新菜式,以及……对核心调味料的绝对掌控!
这,才是“东溪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尤其是辣椒!
此物,陈远还是种植在自己的随身小菜园里,根本没再外面培育。
那方寸天地,自成一界。
无需考虑时节气候,无需担心水土不服。
任何种子扔进去,都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疯狂生长。
外界,根本无从寻觅。
即便有人侥幸从菜肴中得到一两颗种子。
想要摸索出它的生长习性,再到成功培育,不知要耗费多少年。
而陈远的小菜园。
产出的辣椒,满足整个酒楼的庞大消耗都绰绰有余。
当然,在酒楼的菜单上,所有与辣椒相关的菜肴,都是限量供应。
一来是物以稀为贵,吊着食客的胃口。
二来……则是陈远懒得频繁往齐州府跑。
通常是积攒一两月,才亲自送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