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邯郸城的暗流(2/2)
“末将章邯,参见主将!”
章邯紧随其后,同样单膝跪下。
“末将等,参见主将!”
哗啦啦!
大殿之内,除了即将奉诏回朝的蒙武与蒙恬,其余所有秦军将校,齐刷刷地单膝跪地。
黑色的甲胄碰撞,发出整齐划一的铿锵之声。
那一声声“参见主将”,汇聚成一股洪流,回荡在昔日的韩王宫中。
从这一刻起,这片土地的最高军事长官,易主了。
魏哲站在原地,看着眼前跪倒一片的同僚。
他心中那股压抑了许久的激动,终于如火山般喷涌而出。
他一步步上前,从蒙武手中,接过了那两份沉甸甸的王诏。
竹简入手,冰凉而沉重。
上面仿佛还残留着那位君王的体温与意志。
“末将,魏哲,领诏谢恩!”
他没有跪,只是躬身,对着咸阳的方向,深深一揖。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下方跪着的众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这就是权力!
这就是他亲手,一刀一枪,挣来的地位!
然而,在那份激动与豪情之下,一股更深沉,更冰冷的情绪,却悄然浮上心头。
他再次低头,看着手中的王诏。
那最后一句嬴政的告诫,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不要让寡人失望。”
这句话,像一根无形的缰绳,紧紧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魏哲,他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于王座上那个男人的恩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种将身家性命,完全寄托于他人喜怒之上的感觉,让魏哲感到了一丝深入骨髓的不爽。
他不喜欢这种感觉。
非常不喜欢。
“王权……”
魏哲在心中,轻轻咀嚼着这两个字。
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着何等的冷酷与无情。
白起的下场,商鞅的结局,一幕幕血淋淋的历史,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功高震主,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今日嬴政能因为他的功劳,将他捧上云端。
明日,也同样能因为一丝猜忌,将他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暂时……还无力反抗。”
魏哲握紧了手中的竹简,指节捏得发白。
但他眼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旺盛。
他需要力量。
需要一份,足以让王权也为之忌惮的力量。
需要一份,能让他真正掌握自己命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人用一纸诏令决定未来的力量。
这份力量,大秦的朝堂给不了他。
军功爵位,也只是镜花水月。
唯有系统,唯有那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功法与丹药,才是他真正的依仗。
“主将?”
蒙恬的声音,将魏哲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他看着魏哲脸上那变幻莫测的神情,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魏哲抬起头,脸上的所有情绪都已收敛,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静。
“蒙恬将军,有何指教?”
一声“蒙恬将军”,让蒙恬愣了一下。
他随即苦笑起来,摇了摇头。
“你我之间,何须如此生分。”
他走上前,重重拍了拍魏哲的肩膀。
“父亲与我,即刻就要启程返回咸阳。”
“这韩地,这十万大军,这十几万降卒,就都交给你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魏哲点了点头,看向主座上的蒙武。
蒙武此刻也已经走了下来,他看着魏哲,眼神复杂。
有欣赏,有欣慰,也有一丝作为长辈的提点。
“魏哲。”
蒙武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王上将此重任交予你,是天大的恩宠,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韩地初定,百废待兴,那些韩国旧臣,未必真心归降。”
“城外那十几万降卒,更是心腹大患,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他深深地看着魏哲的眼睛。
“如何处置,全在你一念之间。”
“但你要记住,你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更是王上的意志,是大秦的国法。”
“行事,切记三思。”
这番话,已经是掏心置腹的告诫了。
魏哲郑重地抱拳,躬身一礼。
“多谢上将军提点,魏哲,谨记于心。”
蒙武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大步向殿外走去。
“传我将令,亲卫营即刻集结,准备拔营,返回咸阳!”
“诺!”
蒙恬对着魏哲,再次重重一抱拳。
“魏兄,保重!”
说完,他也转身,快步跟上了父亲的步伐。
魏哲站在大殿中央,目送着蒙氏父子离去的背影。
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外,他才缓缓转过身,看向了依旧跪在地上的众将。
他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起来吧。”
“谢主将!”
众将齐声应喝,站起身来。
魏哲走到原本属于蒙武,现在属于他的主位前,缓缓坐下。
他将那两份王诏,轻轻放在案几之上。
目光,如同鹰隼一般,扫过下方的每一个人。
“屠睢,章邯。”
“末将在!”
两人立刻出列。
“传我将令。”
魏哲的声音,冰冷而清晰。
“即刻起,新郑城,全城戒严!”
“命各部校尉,严守城门,清查街道,收缴所有兵器。”
“凡有趁乱作祟,散播谣言者,无论秦人韩人,一律……”
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
“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