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玄天上帝与三教正神(2/2)
狼王叼着母猿的脖颈,带着狼群向巢穴走去——有这头雪猿的尸身,再加上死去的同族,足够狼群支撑月余。
对于死去的妖狼,狼王毫无怜悯:只要食物充足,很快便有新狼加入族群。
然它不知,在距战场十余里外的一处山洞中,三只小牛犊大小的雪猿幼崽,正哀伤地望着母亲逝去的方向。
它们是今春出生的,此刻跌跌撞撞地爬出山洞,漫无目的地朝深山外跑去。
北地雪猿需七年方能成年,未满周岁的它们,看似体型不小,实则连基本的捕猎技能都没有。
本能告诉它们,唯有逃至深山与人类聚集地的交界带,才有生机——在那里,它们可趁夜潜入村落,捡食残羹剩饭,还能远离危险的狼群。
三只小猿中,一者毛色偏灰,一者通体雪白,最像其母;还有一只黑白相间,显然是罕见的变异个体。
它们胖嘟嘟的,全无母亲的威风,只敢紧挨在一起,首尾相连,跌跌撞撞地朝林家堡所在的山谷跑去。
等待它们的,将是未卜的命运。依它们眼下的状态,大概率活不过这个寒冬,见不到来年春天的青草。
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初一
自熊威、郎雄两位百户遇袭后,江北各地时有“异种邪劲作乱”的传闻,真伪难辨。
针对这些传闻,京中天师府对外宣称,府中一位内劲宗师秘制出一款对“邪劲”有奇效的淬体药液——“玄光露”。
只需每七日服用一次,一次一瓶,月余后便可让内劲带上“阳刚之气”,抵御阴寒邪劲。
这“玄光露”一经问世,便定价十两纹银一瓶,首期三千瓶,不出七日便被应天卫的武官、江南的富商抢购一空。
见此情景,林昭暗自腹诽:“这世间勋贵倒真易哄,一瓶掺了朱砂的普通淬体液,竟能炒到这般天价。”
然转念一想,自己终究来自现代,自然难以理解这些人对天师府的狂热信奉——在这武道为尊的世道,能抵御邪劲的法子,便是保命的依仗。
“自两位百户遇袭后,‘异种邪劲’现身的次数倒是愈发频繁了。”林昭坐在书房里,手指敲击着桌面,“若能寻到懂‘阳刚内劲’的武道奇人,或许能摸清邪劲的底细……可这奇人,又去何处寻觅呢?”
他在父亲留下的书房里翻找线装古籍——这大明虽有活字印刷术,但高阶武道典籍多为手抄秘传,即便是林远山这般的将门勋贵,藏书也颇为有限。
一番翻检下来,尽是些《武经总要》《边军搏杀录》之类的基础兵书,连提“阳刚内劲”的只言片语都没有,终究一无所获。
正自懊恼时,赵铁鹰脚步匆匆踏入书房,脸上难掩兴奋:“少主,属下为您备了份生辰贺礼,保管您意想不到!”
赵铁鹰素来沉稳,能让他如此激动,林昭不由心生好奇。只见赵铁鹰挥手示意,两名庄丁推着一具带轮木笼进来,笼上覆着青布,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细微的“呜呜”声。
待赵铁鹰掀开青布,三只毛茸茸的小家伙正蜷缩在笼角,浑身发抖——竟是三头小猿。
“白猿?”林昭面色古怪,“赵叔,您送我三只猿猴,算哪门子生辰礼?”
“少主,这可不是寻常白猿,是北地雪猿的幼崽!”赵铁鹰语带得意,指节敲了敲木笼,“您忘了?去年咱们在栖霞山遇过的那头雪猿,力能扛鼎,堪比武师,这便是它的同类幼崽!”
林昭闻言一惊:“北地雪猿?”这名号他早有耳闻——成年雪猿能凝练“冰魄劲”,是北地有名的异兽,黑市上一头幼崽能卖三百两纹银,不少勋贵都想驯养,待其成年后作护卫。
“昨夜,堡外张家庄的农妇察觉院里有异动,赶去查看时,发现家养鸡只被偷了大半。她循着脚印追出二里地,便撞见这几个小家伙在啃鸡骨头。它们见人就想逃,恰遇夜间巡逻的庄丁,别看只是幼崽,却凶得很,费了七八人才用绳网困住。”
赵铁鹰说着,伸手从笼中拎起那只黑白杂色的小猿,捏住其后颈皮——小家伙张牙舞爪,喉中发出“呜呜”的威胁声,可四肢悬空,怎么扑腾也碰不到赵铁鹰,活似只炸毛的幼猫。
它嘴角还沾着几根鸡毛,很难想象,这般弱小的生灵,将来会长成北地凶名赫赫的雪猿。
另外两只小猿缩在笼角,低声呜咽,似在担忧同伴安危。
它们毛色黯淡,肋骨都能清晰看见,显是饥饿多时——若非庄丁发现,恐怕不日便会饿死在荒野。
“它们的母猿呢?会不会循着气味寻来?”林昭有些忧虑——成年雪猿是武师级战力,以他如今的实力,绝非对手。
“少主放心,看这情形,母猿要么遭了难,要么弃了它们。”赵铁鹰放下小猿,解释道,“眼下正是寒冬,雪猿幼崽本该待在温暖的洞穴里,由母猿喂食,如今却出来偷鸡,定是母猿出了意外。”他顿了顿,又劝道,“这雪猿幼崽是难得的宝贝,驯养好了,将来便是堪比准武师的护卫。只是喂养起来费银钱,得用精肉、羊奶补气血,还得请懂异兽习性的人照料。”
赵铁鹰笑得眉眼弯弯,显是对这份贺礼十分满意。
“好,那便养着。”林昭走到笼边,看着三只瑟瑟发抖的小家伙,笑道,“这只灰毛的叫猿大,白毛的叫猿二,这只杂毛的,就叫猿三吧。”
吩咐庄丁将小猿带去后院的空房安置后,林昭暗自思忖:这些小家伙至少需七年才能成年,且野性难驯,能否养活还是未知,终究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提升自身实力,早日晋入武师境,才是根本。
待庄丁送走雪猿,林昭转头看向赵铁鹰:“赵叔,先前托你找寻的‘阳刚内劲’典籍,可有眉目?”
赵铁鹰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线装册子,封面磨损严重,只隐约能看清“海客杂记”四字:“少主对此事倒是上心。属下派人寻了半个月,市面上多是些志怪小说,不足为信。这卷是从一走南洋的海商手中换得,记载了些异域武道奇闻,其中有一段提过‘阳刚内劲’,少主不妨一观。”
册子作者署名“凌濛初”,瞧着像是笔名,真实身份无人知晓。
林昭回到桌边,将册子摊开,逐字细读——作者自称是南洋海商,内容多是航海途中的见闻,其中一篇“东海仙岛记”,恰与“阳刚内劲”有关:
“嘉靖二十年,某自登州府乘船南下,欲往琉球经商。未料行至东海,突遇飓风,漕船倾覆。某抱着一块船板,随波漂流三日,幸得上苍庇佑,被海浪冲至一无名小岛。
岛上荒无人烟,某又饥又渴,四处寻觅水源时,见许多奇物:有三足金蟾,背生红斑,能喷吐‘烈阳劲’,触之灼肤;有六翼白鹤,羽翼如钢,振翅可断木;更有赤芝生于岩缝,红如烈火,竟能随风移动。某虚弱倒地,那赤芝竟自行撕下一片菌肉,落于某掌心。某饥不择食吞下,只觉一股暖流遍及四肢,多年咳疾竟不治而愈。
迷糊间,似见一位青衣女子立于身前,容貌清丽,周身裹着淡金色内劲——某曾在应天卫见过武师凝劲,知此乃高阶内劲。女子未言语,只指了指岛外航线,某便知是让某离去。待某醒来,已躺于一艘渔船之上,渔民言是在海上发现某漂浮,便将某救起。
后来某经商致富,曾七次出海寻那小岛,皆一无所获。某知那青衣女子定是练出‘阳刚内劲’的武道宗师,那赤芝便是淬体灵植。
今某满头白发,恐难再出海,故写下这段经历,盼后世有缘人能寻到宗师,习得阳刚内劲,抵御阴邪……哦,对了,某迷糊间似听见那赤芝称女子为‘洛雪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