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4.法外开恩(1/2)
没错,只是“问询”,而不是“审讯”,因为现在还没有对他们二人做出最后的判处,所以二人是赏是罚还没有定论,自然不能以犯官对待,二人到了大堂,也是坐着答话的。
其实,本来吴三桂和姜瓖二人接到通知,看到前来接他们的禁军之时,心中还是十分惶恐不安的,但是当他们做到应天府大堂之中,三法司主审官把情况介绍清楚之后,二人也总算是冷静了下来。
毕竟人家说的清楚,此次问询不是要治他们的罪,还要论他们的功,最终对他们是赏是罚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所以他们二人都不认为自己最终会被定罪,尤其是吴三桂。
二人此时的想法倒也并不奇怪,毕竟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都是至死都不肯认罪和悔改的,因为他们打心底里都从未认为错的是自己,而坚信错的是整个世界!
吴三桂和姜瓖虽然不算穷凶极恶,但其想法也是类似的,他们都认为自己之前降清是形势所迫,被逼无奈,而绝非他们主观上想要降清。
当然,姜瓖比起吴三桂来,还多降了一次大顺,但姜瓖认为那也是形势所迫,是为了保全大同百万军民的无奈之举!
至于二人的功劳,吴三桂的腰杆子自然就比姜瓖要挺的更直了,毕竟他反正归明的时候,可是配合明军大破清军,而他自己还俘获了清军主帅多铎,此等不世之功,不说别的,要抵消他的罪过,还不是绰绰有余?
然而姜瓖的功劳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虽然也将大同的清军残余势力屠戮一空,协助明军收复了大同及周边区域,但那毕竟是在清廷败逃之后,这个反正的时机让人难免会产生“墙头草,随风倒”的想法,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明军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效果和作用实在有限。
所以尽管姜瓖的罪过没有吴三桂大,但是其功劳与吴三桂相比更是有着天壤之别,二人最终的下场自然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在对二人进行充分问询之后,三法司官员结合他们之前所掌握的情况对二人所说内容进行了甄别和整理,在经过约莫一刻钟的讨论之后,他们最终做出了判决!
“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私自与清军媾和,并投降建奴,引清军入关,为祸中原,致使京师沦陷,万民倒悬,罪大恶极!
然其所为,亦有形势所迫之缘由,加之其诚心悔过,反正归明,助朝廷大破清军,擒获清将奴王多铎,足以功过相抵,可免死罪!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按律应削籍发配,永世为奴!”
听闻此言,吴三桂刚刚松弛下来的脸色骤然变得惨白,双目圆睁,浑身都抑制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不过,紧接着,主审官却是又从桌案上拿起了一卷黄绸卷轴来,没有将其打开,只是做了一下展示,便继续道:“然,陛下宽宏大量,早有旨意,念及吴家世代为我大明效力,故而可以法外开恩,从轻发落,罪减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