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211.昭显世子(1/2)
甚至后来还有一定的证据可以表明,昭显世子之死,正是因为李倧的设计和毒杀,根本就不是什么突发恶疾而死。
由此可见,李倧对他这个嫡长子已然厌弃到了何种程度,与其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器重与信赖可谓天壤之别。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生在帝王家,人心可比蛇蝎还要狠毒百倍,自古以来不论内外,君王对某个子嗣的偏心与宠爱,常常就会造就类似的悲剧,而往往嫡长子就是最容易成为受害者的那一个,因为嫡长子是君王想要册立最宠爱的子嗣为自己继承人的最大阻碍。
所以说,现在昭显世子被推出来背锅顶罪,虽然也属实可怜,但好在死得还算壮烈,还有价值,也算是舍己为国了,至少在朝鲜国的历史上还能留上一笔,总好过死在他亲爹的手里,还被贬得一无是处。
事情既然已经就此商定,金尚宪便为李倧代笔,写下了一封奏疏,呈给了大明朝廷,这封奏疏自然很快便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批复,毕竟朝鲜国打算让谁来做新的国王,其实对于大明而言都没有太大区别,反正接下来的朝鲜国就要完全沦为大明的附庸了。
而随着此事被敲定,相关的一切安排也都随之都一并下来了,李倧因为要留在大明“避难”,所以就暂被安置到了京师中一处空置的王府之中,至于金尚宪和一众朝鲜大臣,除了留下几个负责照顾李倧的,其余人都要尽快返回朝鲜国去,向朝鲜国传递大明旨意。
回朝鲜去传达大明旨意,这件事并不像说出来那么简单,要另立新君,还要废世子,扶凤林大君上位,这足以引发朝鲜国朝野震动,最关键的还是李倧不能亲自回去处理此事,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能代表李倧,主持大局的,也就只有金尚宪了。
所以尽管金尚宪对大明这边是最为熟悉的,但他却并不能留下来伺候李倧,只好让另外一个稍通汉话的官员留下,而他则回去处理朝鲜国那边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大明已经正式给辽东方面的明军下令出兵救援朝鲜了,这才是朝鲜国现在所面临的,真正的燃眉之急。
李倧和金尚宪一行离开朝鲜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在这些天里,朝鲜国内的局势可谓日益危急,那济尔哈朗攻克黄海道的谷山之后,便直接南下,直奔京畿道而来,而沿途的朝鲜军队却是一触即溃,连稍微迟滞建奴的攻势都做不到。
因而,短短半个月时间,济尔哈朗到底大军便已经攻入了京畿道,连克开城与碧蹄,兵临王京城下了。
王京之中,尽管尚有十万大军驻守,可城中的昭显世子和群臣此时却是早已吓破了胆,甚至有了开城投降,与建奴媾和的声音。
凡是打仗,尤其是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常常都会出现“战”与“和”这两种声音,这并不奇怪,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放弃抵抗,与建奴媾和是出自昭显世子的想法,而群臣想要劝阻身为监国的昭显世子,自然就很难办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