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步入正轨(2/2)
如今自行车依旧需要凭票购买,不少人即便有钱,搞不到票还是买不到。
既然上面已经默许了民营经济的存在,即便是搞的动静大一些,稍微打点一下,问题不是很大。
李解放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无非就是依托价格战的策略,快速把红星牌自行车的名气打响。
没错,李解放给三人合伙开办的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命名为红星牌。
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土气,但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旋律,对销量的加持还是有作用的。
三人商议一番后,带横梁的自行车,暂定价格为130元一辆,女士轻便式自行车,暂定价格为每辆一百元。
接下来两天,在李解放奖金的许诺下,张振东帮他订购的二百台锅炉全部生产出来。
这个年代的物流很不发达,想要把这些锅炉运送到四九城,需要很多的卡车。
好在有张建设和刘彪几人帮忙,联系了当地几个厂子,租了几十辆车卡车,忙活了差不多五天,才把所有货物都给发出去。
一周后,李解放收到了货款,他把从钢厂拿货的货款结清后,账户上多了二十万。
从他来到这里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三个月。
比起他在四九城开的百货店,四个月赚了不到十万,足足多了一倍。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订单赚的钱,以张振东的关系,后续还会有订单。
虽然订单的量都不是很大,但能保证李解放每个月,至少能有二十万上下的纯利润。
时间来到五月份,第一批红星牌自行车,开始发往四九城和魔都。
这两个城市的有钱人,相对于其他城市要多。
自行车现在属于高消费品,放在其他的小城市,也卖不了多少。
按照李解放的想法,先把品牌在这两个大城市打响了,不需要他们去找代理商,也会有其他城市的代理商主动上门。
事实上和李解放猜测的一样,第一批发往四九城和魔都两个城市,加起来一千辆自行车,不到一个月就全部销售一空。
去掉所有费用,一千辆自行车的净利润,达到了六万多。
别看利润没有锅炉高,但自行车的销量,不是锅炉能比的。
第一批货算是试点,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应后,厂子接下来开足了马力生产。
赵振和刘钊两人,几乎都住在了厂子里。
有这两人盯着,李解放倒是乐得清闲了。
锅炉厂这边基本上也走上了正轨,也不用他每天盯着,但李解放也没直接撒手不管,他把吴刚从赵振身边要了过来,让吴刚负责生产管理。
安排好这些后,李解放买了回四九城的票。
过完元宵节他就南下了,这一走差不多三四个月,也不知道徐婉秋和两个妹妹怎么样。
他这一次回去,也要给两个妹妹安排上学的事。
按照前世的轨迹,今年十月份,上面就会正式发布恢复高考的文件。
还有徐婉秋这边,李解放也准备把她一起带过去。
这才刚结婚,长期分居可不利于培养感情。
至于百货店怎么办,李解放也想好了,他准备用后世加盟的模式,每年收取一定的费用,让别人来经营。
百货店每个月可是能给他带来不少的收入,李解放肯定舍不得直接关掉。
按照百货店每个月的销售业,综合算下来,每个月的净利润差不多在三万左右。
他每个月收只收一万,相信会有大把的人抢着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