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观山太保,这又是什么玩意儿?(2/2)
“去哪儿?”
“京城古籍图书馆。”
苏箬愣了一下,但看我认真的表情,什么也没问,立刻就拉着我往外走。
“王教授,这里就交给你们了!”她回头喊了一声。
坐在前往图书馆的车上,苏箬才忍不住问道:“我们去图书馆干什么?你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线“索?”
我把玉戒给出的提示告诉了她。
“《燕都秘史》?”苏箬在手机上快速搜索起来,很快就抬起头,“找到了,是明末清初的一本野史杂谈,记录了很多明朝的宫廷秘闻和民间传说。但是……评价说这本书的内容荒诞不经,可信度不高。”
“越是这种书,越有可能记录一些正史不敢写的东西。”我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到了图书馆,苏箬再次展现了她的人脉。一个电话打出去,没过五分钟,一位图书馆的副馆长就亲自下来迎接,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不对外开放的特藏书库。
书库里弥漫着一股纸张和岁月混合的味道。
副馆长很快就从一个落满灰尘的书架上,抽出一本线装的、封面已经泛黄发黑的古书。
“就是这本了。”
我和苏箬找了个阅览桌坐下,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燕都秘史》。
书里的字都是繁体竖排,读起来有些费劲。苏箬看得眉头紧锁,我则一目十行,快速地在书页间寻找着与壁画和符号有关的蛛丝马迹。
“找到了!”
翻到全书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我看到了一幅手绘的插图。
那图案,赫然就是壁画上的那个神秘符号!
“你看这里。”我指给苏箬看。
插图旁边,有一段注解文字。
“永乐年间,有国师,号‘观山道人’,掌阴阳术数,善寻龙点穴,为建文余党。帝怒,下令追捕。道人以‘五行法阵’遁形,不知所踪。传闻,其人将建文帝宝藏藏于京城某处,以‘观山指谜’为钥,待有缘人开启……”
苏箬凑过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念到最后,她的眼睛瞪得溜圆。
“国师?五行法阵?建文帝宝藏?”她倒吸一口凉气,“子庚,这……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吗?”
我的心跳也快了几分。
壁画、建文帝、观山太保、宝藏……所有的线索,都通过这本不起眼的野史,串联起来了!
那个“观山指谜”符印,就是所谓的“五行法阵”,它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建文帝宝藏的钥匙!
“快,接着往下看!”苏箬比我还激动,催促着我。
我按捺住心里的波澜,继续往下翻。
在这一章节的末尾,我们又发现了一段用朱笔批注的小字,字迹潦草,像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
那是一首四句短诗。
“日落西山,金乌归巢。”
“方见玉门,灵光初现。”
苏箬念完,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日落西山,金乌归巢……这是指时间,傍晚的时候。玉门……难道是地名?京城有叫玉门的地方吗?”她抬头看我。
我没有回答。
我的目光,透过图书馆古朴的雕花窗棂,望向了窗外。
天边,太阳正在缓缓沉入远处的西山,将整片天空染成了绚烂的橘红色。
金乌归巢……
日落西山……
这不就是现在吗?
我心头猛地一跳,一个疯狂的念头涌了上来。
这诗句,难道不只是暗示地点,更是在指定一个精确到“此时此刻”的时间?
我猛地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打开了地图应用。
在搜索框里,我输入了两个字。
“玉门。”
搜索结果跳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呼吸停住了。
京城,西郊,真的有一处古建筑遗址,就叫“玉门”。
那是一座早已废弃的明代道观的山门。
我看着地图上的那个红点,又抬头看了看窗外即将彻底沉没的夕阳,全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