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舆论战,周漪引众怒(二合一四千字章 节)(2/2)
有人勉强回忆说卖书的是个“普通中年人“,有人觉得对方“没什么特别特征“,但更详细的描述却一概没有。
整个购书过程在学员们记忆中显得异常朦胧,连最基本的交易地点和时间都说法不一。
经验丰富的监察团成员立即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能够同时影响如此多人的记忆,让对方连最基本的外貌特征都无法准确描述,这分明是一场经过精密策划、针对史莱克学院的阴谋!
最让言少哲气愤的,不仅仅是书中那些完全真实、极具煽动性的内容,更是那明晃晃的“史莱克“标题!
书里的内容是对史莱克学院教学公正性和师德师风的猛烈冲击,而那标题,则是对史莱克学院万年荣誉的直接玷污和利用!
“院长,外面的那些学员家长,态度非常强硬。”杜维伦站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沉声汇报,“他们一致要求学院……严惩周漪,以正视听。
言辞激烈者,甚至要求……处死周漪。
并且扬言,如果学院这次再包庇周漪,他们就要将这件事情彻底闹大,传播到整个大陆,让所有人都看看史莱克学院是如何纵容恶师、欺压学员的!”
“他们敢?!“言少哲闻言,怒火更盛,“史莱克学院屹立万年,岂是他们随便就能威胁的?难道他们不怕事后学院清算吗?!”
“院长,恐怕这次……他们是真的不怕了。”杜维伦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分析道,“这本书的出现和快速传播,显然是有预谋、有组织的。它成功地将这些原本分散的、势单力薄的受害者家庭联合了起来,形成了'民愤'。
我们过去那套'威胁加安抚'的手段,恐怕难以奏效。
如果我们这次再死保周漪,不仅会让学院内刚入学的新生感到心寒,也会让许多在读的、了解一些内情的学员对学院失望。
最关键的是,这对于学院未来的招生,将是致命的打击!
我们史莱克学院向来以“培养精英”“怪物”自居,若因为一个周漪而染上无法洗刷的污点,那将是对学院万年荣誉最严重的玷污啊!“
“监察团那边有什么进展?“言少哲强压怒火,转向另一个关键问题。
作为大陆第一学院,史莱克不仅拥有顶尖战力,更有着堪比一个帝国的情报网络。
只要动用权力寻找,定能揪出幕后黑手。
杜维伦的脸色却更加凝重:“院长,这正是最蹊跷的地方。
从这本书出现的第三天,我们便开展了调查行动,让监察团的学员们搜索了一遍又一遍的史莱克城,却全都一无所获。
甚至我们还动用了所有的明线暗线,请动了几位擅长追踪的魂帝乃至魂圣长老,却始终找不到确凿线索。
那些卖书人仿佛人间蒸发,所有线索都在最关键处断裂。”
这场猫鼠游戏持续了足足一两个月的时间。
直到某天,一位细心的高级监察员在比对数百份目击报告时,发现一个共同点——所有交易地点附近都生长着异常茂盛的蓝银草。
这个发现让监察团终于锁定了几处可疑的藏身点。
然而当精英小队突袭这些地点时,只见到一个个由蓝银草化作的“人“。
这些草人制作精巧,表面流转着微弱的魂力波动,在监察团破门而入的瞬间就化作点点绿光消散,连一丝灰烬都没有留下。
这一切自然是霍雨浩的精心布局。
他利用镜像魂技复制唐四的蓝银皇武魂,配合第一魂技“生长”与第四魂环第二魂技“蓝银分身”能力,创造出大量由蓝银草构成的魂力分身。
这些分身没有战斗力,也没有自主意识,完全受霍雨浩远程操控,虽然存在时间有限,但胜在数量庞大且无需休息。
每当完成售书任务,霍雨浩就立即解除控制,让分身自然消散。
更绝的是,霍雨浩早在计划开始前,就让冷遥茱在史莱克城各处洒下了蓝银草种子。
这种植物生命力顽强,只要稍有缝隙就能茁壮成长。
在霍雨浩的刻意培育下,整个史莱克城几乎都处在蓝银草的“监视“下。
监察团的每次行动,都会通过这片天然的监控网络提前反馈给霍雨浩,让他能及时调整策略。
这才是史莱克学院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花费数月才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真正原因。
“言院长,事已至此,舆论汹汹,我们必须要有所决断了。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办?”
杜维伦汇报完监察团令人沮丧的调查结果后,看向眉头紧锁的言少哲,语气沉重地询问道。
眼下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是壮士断腕,顺应民意对周漪以及她背后的帆羽动手,以平息众怒!
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强行将此事压下,继续投入更多人力,时间去追查那虚无缥缈的幕后黑手?
言少哲背负双手,在宽敞的办公室内踱了几步,望着窗外学院内那些充满朝气却又带着疑虑面孔的学员们,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而决绝。
他停下脚步,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地说道:
“杀!但不是我们亲自动手。
立刻对外宣布:周漪教学方式严重失当,体罚学员,品行不端,有违师德,即日起废除其一身魂力,驱逐出史莱克学院,永不得录用!
并向外界郑重声明,周漪的所有行为均属其个人所为,与史莱克学院的教学理念和规章制度完全相悖,学院对此绝不姑息,坚决维护学院声誉与学员权益!”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森寒:“至于帆羽……念在他为魂导系做出过贡献,给他一个选择。
若他识时务,就此与周漪划清界限,安心教学,此事便不牵连于他。
若他不肯就此善罢甘休,还想为那个毒妇出头……那便只能让他,和周漪一起,‘体面’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