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叉烧儿子们!(2/2)
王姒收回视线,收敛思绪,将前世种种彻底抛在了脑后。
……
吁!
马车停了下来,跟车的小丫鬟赶忙跳下马车,摆好了脚凳。
王姒扶着赵氏,让赵氏先下了马车,她紧跟在后面。
他们已经出了城,就在官道的一侧。
前方便是累得唉声叹气的王家人。
王家其他女眷的娘家人,也有几家赶了来。
或是跟自家女儿、外孙外孙女抱在一起痛哭,或是一边塞东西一边殷殷叮嘱。
一时间,官道旁,说话声、哭声,以及官差的叫骂声、鞭子声交织在了一起。
赵氏急切地在人群中寻找,“大郎!四郎!阿娇!”
王姒随着赵氏,一起呼喊:“大哥,四哥,六姐姐!”
找了好一会儿,赵氏才看到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长子王之礼,今年十七岁,在家族排行老大,人称大郎,也是武昌侯府的世子。
次子王之义,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家族同辈兄弟中排第四,是为四郎。
王娇是三女,与王姒为双胞胎,刚满十三岁。
大虞朝,男子十五成丁。
所以,王之礼、王之义算是成年男丁,他们都带着沉重的枷锁。
王之义还好些,他性子顽皮,喜动不喜静。
平日里骑马、练武,不似长兄王之礼是个文弱书生。
即便如此,他也有些受不住这枷锁的折磨。
身子站不直,双腿也在发抖。
还有脖颈、两个手腕,也都被磨得发红、破皮。
王之礼就更不堪了,他几乎要瘫坐在地上,白皙清俊的面容上,满是痛苦与绝望。
这、还只是开始。
未来的流放之路,他们只会更痛苦、更绝望。
已经经历过一次的王姒,比任何人都知道流放的艰辛。
她垂下眼睑,掩藏住所有的情绪。
这边赵氏已经对着三个孩子哭了起来。
她摸摸王之礼的胳膊,看看王之义的脖子,又小心翼翼的握住王娇的手:“你们受苦了!”
“……”王之礼神色不太好,看向赵氏的目光中带着明显的控诉。
他最是守规矩,用王姒的话来说,就是读书读傻了。
张口之乎者也,闭口规矩礼法,明明是个十七岁的少年,思想却宛若七十岁的腐朽老儒。
“母亲,您和父亲和离了?你带着七妹妹大归了?”
赵氏的哭声一顿,她抬起头,定定地看着长子。
赵氏不傻,更了解自己的儿子。
王之礼这是在指责她,怪她不该和离,不该抛下丈夫、儿女!
一颗慈母心,再次被狠狠地刺痛。
赵氏掐着掌心,木然地开口:“是!我与你们的父亲和离了。”
“娘,您怎么能这样?父亲虽然犯了错,平日里也更宠爱姨娘,可你也不能——”
这次开口的是王之义,他不如大哥死板,可也不想父母分离。
母亲走了,这个家还是个“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