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镇北王:枪指长安,陛下跪迎 > 第106章 科举改革,寒门崛起

第106章 科举改革,寒门崛起(2/2)

目录

旁边的学子周明,是个流民子弟,父亲曾是账房,因不肯做假账被世家陷害,他流浪时靠帮人算账糊口,精通算术,常常帮陈小三讲解民生科的农桑知识,两人凑在一起,一个懂军事,一个通算术,互相查漏补缺。

三个月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

长安城的考场设在旧国子监,每个考生一个小隔间,隔间里放着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和一盏油灯,桌上贴着考生的名字与籍贯。

考场外,世家子弟锦衣华服,有的带着仆从,捧着食盒,里面装着精致的点心,神色倨傲;寒门子弟衣衫朴素,大多背着布包,里面装着干粮和笔墨,却眼神坚定,像握着武器的战士。

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史,第二场按报考科目分考,第三场面试策论。

陈小三报考的是军事科,第二场考试时,考官给了一个沙盘,上面摆着边境地形,让他推演“如何防御边境蛮族入侵”。

陈小三盯着沙盘看了片刻,想起在镇北军时跟着将领们学习的战术,手指在沙盘上划出防御工事的位置,又分析了蛮族骑兵的作战特点,提出“以守为攻,断其粮草,诱敌深入峡谷伏击”的策略,引得考官连连点头,捋着胡须道:

“后生可畏,有镇北军之风骨!”

放榜之日,长安城的朱雀门外贴满了榜单。

军事科、工程科、民生科的榜单分开张贴,红色的榜单用朱砂书写,墨迹鲜亮,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榜单前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有人踮着脚,有人扛着孩子,还有人拿着纸笔准备抄录名字。

陈小三挤在人群中,从榜尾往上看,心越跳越快,手心沁出冷汗,当看到“陈小三”三个字赫然出现在军事科二甲榜首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里流出来,滴在身前的青石板上。

旁边的周明也欢呼起来,他中了民生科三甲,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周围的寒门子弟也纷纷围过来道贺,欢呼声盖过了世家子弟的低声抱怨。

世家子弟虽满心不满,却碍于顾北的威势不敢作乱。

有些机灵的世家子弟,主动找到中举的寒门子弟,送上厚礼结交,想要借此保住家族地位。

王怀仁的儿子王轩,穿着绫罗绸缎,提着一个描金礼盒找到陈小三,礼盒上绣着富贵牡丹,里面装着名贵的徽墨和一匹杭州丝绸。

他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

“陈兄年少有为,日后在朝堂之上,还望多多提携我王家,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王家在长安人脉广阔。”

陈小三看着他虚伪的嘴脸,想起自己在镇北军时,因王家克扣军饷,战友们只能吃掺了沙子的饭,寒冬里冻得瑟瑟发抖。

他淡淡一笑,推回礼盒:

“王公子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既为新科官员,当以百姓为重,不敢私受馈赠,还请公子收回。”

说罢,转身便走,留下王轩僵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周围传来寒门子弟的窃笑声。

几日后,苏瑾拿着一份奏折入宫,奏折上记录着新科官员的任职情况,字迹工整,还附着各州府的反馈。

他对顾北道:

“王爷,新科官员已陆续到任。”

“冀州的周明到任后,便着手勘察当地水渠,发现旧渠堵塞严重,他发动百姓分段清理,还改进了水渠闸门,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完成修渠,如今水渠已通水,两岸的农田都能灌溉了。”

“青州的吴磊是工程科出身,正在督建当地的粮仓,他改进了粮仓的通风结构,还在粮仓周围挖了排水沟,比原来能多存三成粮食,还能防止粮食霉变。”

“还有陈小三,他被派去了边疆军营,协助林尚书整顿军务,他提出的‘轮岗巡逻制’,能有效防止士兵疲劳,还能及时发现蛮族动向,林尚书赞不绝口!”

顾北接过奏折,看着上面一条条利民举措,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殿外,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水渠,水渠里已经引来了河水,清澈的河水顺着渠道流淌,工匠们正忙着铺石板,号子声此起彼伏。

旁边有百姓主动过来帮忙,递水送干粮,脸上满是笑意。

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光。

不远处,几个孩童拿着学堂分发的书本,嬉笑着奔跑而过,他们手里的书本封面上写着“民为贵”三个字,清脆的读书声随风传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那声音像大炎未来的希望,在长安城的上空久久回荡,混着河水声、号子声,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