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子安然无恙(2/2)
储君无恙大家自然高兴,只有李泰看着健康完好的太子,心里的怒火恨不得将皇宫给点燃。
“苏木,苏木,这个苏木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
李泰暗自咬牙,已经将苏木列为自己的黑名单,下去后一定要好好调查调查。
远在丰年府的苏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长安诸多势力给顶上了,此时的他正在开会。
“诸位有什么问题畅所欲言。”
苏木每个月会组织丰年府的官员开会,主要是讨论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次刚好临近年底,苏木也准备把自己明年的发展计划,简单给大家说一说,大家心里也好有个底。
“启禀大人,咱们今年高产粮虽然丰收了,但是粮食全都被朝廷按市场价格收走,所以咱们现在是有钱但是没粮,还请大家定夺。”
此人不说,苏木差点忘了,现在丰年府的粮食已经不多,所以要赶紧想办法买粮才行。
若是对其他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但是苏木之前帮长安买过粮,所以轻车熟路。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保证十日之内,买到粮食。”
“多谢大人。”
这官员满意的坐下,对于苏木这个上级,他非常满意,每次有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从来不推诿。
现在能留在苏木手中做事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真心实意干事儿人,因为苏木赏罚分明,而且是个实干派,很多只会阿谀奉承之辈,要么就被苏木想办法弄走,要么就是这些官员自己找关系早就调走了。
现在留下的官员中,很多都是原来想干实事,却被上级打压的人,但是自从苏木来了之后,这些人可以说是放开手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对百姓好,对大唐好的,苏木一律支持。
这也是经过几个月磨合,因。
“大人,下官有一事。”
“你说。”
“大人,自丰年县和寿春县合并成丰年府后,丰年在北,寿春在南,丰年因为之前有大人在,所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但是寿春县本就临海,耕地少,商户就更是寥寥无几,如今发展除了一个制盐工坊以外,并无其他产业,虽然有大人调拨救济粮,不至于百姓饿肚子,但是自身没有根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你叫什么名字,适合官位?”
那人见苏木问他名字和官位,以为是他哪句话说错了,得罪了上官,心里不禁有些发虚。
“下官薛科,现任市令,原在寿春县任职。”
“不错,你一个小小的市令居然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善于观察,也心系百姓。”
“多谢大人廖赞。”
原来是自己误会大人了。
“此时我已有安排,既然都说到这了,那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明年的发展计划吧。”
苏木说到这,大家都开始认真起来,拿着小本本准备记录领导的重要指示。
“明年丰年府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海洋,对外贸易,水产贸易,船只建造,对外招商等,所以明年大家的事情会很多,我丰年府作为大唐第一个直辖行政区域,要做到全国的标杆和榜样,才能不负皇恩。”
苏木又继续将一些项目的落地时间和规模给大家讲了讲,许多超前的感念和想法让这群官员瞠目结舌,大家听完后,第一反应就是,明年的丰年府又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