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546章 中医改革之医师公会

第546章 中医改革之医师公会(1/2)

目录

太原城西,一座三进出的青砖大院悄然挂上了匾额,黑底金字,上书山西全省医师公会。

这里原是一处前清盐商的宅邸,被晋兴银行出资购下,略加改造,便成了如今三省医者心中的圣地。

院内古柏苍劲,厢房被改造成了档案室、会议室、教材编纂处,正堂则高悬杏林春暖的匾额,气氛庄重而肃穆。

此刻,正堂之内,十数位气度沉凝、须发皆白或年富力强的医师围坐一堂。

他们胸前皆佩有一枚特制的银质徽章,徽章图案是银针与书卷交叠,上有九颗小小的星辰标记,只是星辰数量各有不同。

这标志着他们,便是如今山西医林金字塔尖的人物——五位八级医师,以及十余位德高望重的七级医师。

而坐于上首主位的,正是已然获推举、公认医术冠绝三晋的九级医师,林百草。

林百草目光扫过在场同仁,缓缓开口:

“今日召集诸位,首要之事,便是再议《九级医师评定细则》。此乃我公会立鼎之基石,不可不慎,不可不明。”

堂内顿时寂静。

九级国手宗师,乃医道之巅峰,非寻常考核所能企及。

其标准,关乎整个公会乃至山西医林未来的高度与方向。

一位八级医师,同时也是公会副理事长的老者开口道:

“林公,章程总纲所言,对医道须有开创性贡献,德望足以领袖群伦。此言虽明,然开创性贡献具体何指,还须细细厘定。”

林百草微微颔首,取出一份手书的文稿:

“老夫与几位理事商议,以为至少需满足其三,方可启动提名评议之程序。”

他一条条道来,声音清晰地在堂中回荡:

“其一,于某一类或数类沉疴痼疾,创立全新、有效且逻辑自洽之诊疗体系,其法经至少三位八级医师及五位七级医师临床验证,确认疗效卓著,并能著书立说,纳入后续高级医师研修之教材。”

“其二,发掘、整理并验证至少三种已濒临失传之古传秘法或方药,使其重现于世,普惠众生,并经公会古籍验方审定委员会全体验证通过。”

“其三,于医理上有重大突破,其论述能解答前人未明之关键问题,推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向前发展,并获得公会学术委员会超过四分之三委员认可。”

“其四,培养之弟子中,有至少三人晋升八级医师,且其教学体系与理念,被公会认定为可推广之典范。”

“其五,于重大疫疠或灾难中,主持拟定防治方略,活人无算,其功绩获全省医师公认及官府正式彰表。”

每一条标准,都重若千钧,直指医道的极致与传承的核心。

堂下诸位名医,皆露沉思之色,无人提出异议。

因为这已非简单的医术高明,而是要求其人在理论、实践、传承、济世任一或多个方面,达到开宗立派、垂范后世的境界。

“此标准,是否过于严苛?”另一位八级医师沉吟道。

林百草肃然道:

“非严苛,实乃必须。九级之位,非我辈自娱之头衔,乃是为后世立标杆,为医道树丰碑。若标准松弛,则顶端不固,下必懈弛。我山西医林,欲在国医式微之际独树一帜,重光岐黄之道,便需有此擎天之柱!”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默然点头,心中再无犹疑。

议定此事后,林百草语气稍缓,带着几分追忆道:

“今日我公会能有此规模与章程,皆赖一人之高瞻远瞩。”

他向在座一些并非最初创建核心的医师解释道:

“数年前,林砚便向我提及,中医之困,在于传承无序、标准缺失、良莠不齐。

长此以往,必被世人轻鄙,被西法所挤压。

他提出系统化、标准化、公会化之改革理念,欲以统一教材奠定根基,以分级考评厘定秩序,以医师公会凝聚力量。”

“当时,老夫亦觉震撼。然林砚言,此非弃本逐末,实乃以新瓶装陈酿,以明规则护真传。他授我权柄,予我资金,更亲自参与章程框架之拟定,尤其强调那师恩金与联名举荐之责,谓此乃连接师徒、确保传承质量之关键锁链。”

林百草感慨道,“若无他之理念与鼎力支持,仅凭我等医者自身,断难成此破旧立新之大局。”

“故而,老夫受其重托,奔走联络各地同仁,始建此公会。我等今日所行之事,所立之规,皆是践行林砚存学术之真、励后学之进、明传承之序、立医道之信之初衷。”

林百草环视众人,“如今,公会已立,章程已行,教材已颁,考评已启。接下来,维系其公正,弘扬其学术,培养其后进,便是我等在座诸君,不可推卸之重任!”

堂内诸位医师,无论胸前星辰几何,皆神色凛然,深感肩头责任之重。

他们明白,这山西医师公会,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组织,更是承载着中医在现代社会中浴火重生之希望的一方鼎炉。

而这尊鼎能否稳稳立住,炼出真金,需他们每一位,尤其是坐于上首那位九级国手,以毕生之心血与医术来共同维系。

正堂之外,阳光正好,将山西全省医师公会的牌匾映照得熠熠生辉。

-----------------

《民国八年山西省中医师分级分案考评章程》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宗旨

为弘扬国医,昌明学术,厘定医师资格,保障病家安康,并确立薪火相传之规范,特依本省医师公会之职能,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核心

本制度以师徒传承为根,以同道举荐为辅,以医案实证为凭,不设修业年限,唯以医术精诚为晋升阶梯。

第三条基金管理

为维持公会运营及酬谢师恩,特设医道发展基金。

凡经公会注册之医师,每诊一病,皆于诊金外加收一成,其中三分归其授业恩师,七分归入公会,用于考核、授证、学术研讨、济贫施诊及日常开支。

第二章分级与资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