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115章 头版头条

第115章 头版头条(2/2)

目录

这让他们不禁联想,如果这位苏三爷“看中”了哪块有水源潜力的荒地,而那块地恰好在他们名下。

他是会“帮”他们找水,还是成为他们无法抗拒的麻烦?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深层的恐惧。

各村基层里正、村老对苏承勇的敬畏达到顶点。

那份“生死文书”让他们看到了苏三爷控制局面的强硬手腕,而成功找水则坐实了其“神异”。

以后面对苏家兄弟的政策,执行起来决不敢再阳奉阴违,这是所有里正、村老的共识。

当然有一些相对弱势或受灾严重的村庄里正,可能开始主动向苏伯钧靠拢,希望能得到“苏三爷慧眼”的眷顾,为自己的村子找到救命水。

看到这个报道的县长,也是欣慰于一场可能引发大乱的流血冲突被完美解决,苏承勇的处置堪称教科书级别,为自己这个县长增光添彩(报道中提及“临危受命”)。

苏承勇拿到治安队批文后立刻立下大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但同时,苏家兄弟展现出的能量,民心、武力、近乎神迹的能力,远超预期。

尤其是苏承勇,其个人威望和掌握的暴力机关(治安队),已经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这份报道无异于给苏承勇的威望又添了一把大火。

是更谨慎地驾驭和制衡这对兄弟?

还是当成自己晋升的助力?

县长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

这篇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碎了晋城原有的权力平衡和观望气氛。

报纸将他塑造成了力挽狂澜、一诺千金的英雄和神人。

它将苏承勇推上了神坛,极大地增强了苏伯钧推行政策的底气,同时也给既得利益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压力。

苏家兄弟从一个需要“求人”的新官组合,瞬间变成了手握“水源神技”和“民意枪杆”、令人敬畏甚至恐惧的存在。

不仅如此,这份报道就是最好的征兵广告和威慑令。

而且今后治安队成员,底气十足,执行任务时,腰杆挺得更直。

但是名声是把双刃剑。

全城乃至周边地区绝望的灾民,可能会蜂拥而至,恳求甚至逼迫“苏三爷”去他们的地方“显神技”找水。

如何应对这种巨大的期待和压力,将是新的考验。

晋城的棋局,因这篇报道,风云突变。

那句俚语恐怕要传遍大街小巷了:“惹谁都别惹苏三爷的水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