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体育产业(1/2)
运动会结束后第二日的午后,学堂里弥漫着一种懒洋洋的静谧。
大部分学生都在午休或嬉闹,林砚则独自待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角落,翻阅着一本机械动力学专著——这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放松和思维体操。
忽然,一阵略显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阅读。
他抬起头,看到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但干净整齐的运动服男子站在不远处,男子身材匀称挺拔,肩宽背阔,站姿如松,皮肤是常年日晒的健康古铜色,眼神锐利而明亮,一看便是常年与运动场打交道的人。
“林砚同学?”男子见林砚抬头,连忙上前几步,脸上挤出一個尽量和蔼的笑容,但那份军人般的硬朗气质却遮掩不住。
林砚合上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用目光表达询问。
“我是学校的体育教习,秦岳。”男子自我介绍道,声音洪亮,即便压低了也带着一股中气,“昨日运动会,我看了你的比赛。”
他顿了顿,眼中爆发出毫不掩饰的欣赏,“尤其是投掷项目,无论是沙袋的力道与控制,还是藤圈的精准,都远超同龄人,甚至比我带过的一些专业运动员苗子都不遑多让!”
林砚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快速转着念头。
秦岳?这名字有点耳熟。
“秦教习过奖了,只是平时胡乱练着玩。”林砚语气平淡地回应。
“胡乱练着玩可练不出那种水准!”
秦岳显然不信,他情绪有些激动,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身体微微前倾,“林砚同学,你有没有想过专门练体育?以你的天赋,只要经过系统训练,明年代表我们山西去参加华北运动会,绝对能一鸣惊人!甚至将来参加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为国争光也未必不可能!”
他说到华北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时,眼神格外明亮,仿佛那是他心中无比神圣的殿堂。
林砚心中一动。
华北运动会?远东运动会?参加过这种级别的赛事?这经历在如今的中国可不算多见。
他微微挑眉,似乎来了点兴趣,身体向后靠了靠,摆出一个更放松但也更显疏离的姿态:“秦教习似乎对大型运动会很熟悉?”
秦岳愣了一下,没想到林砚会问这个,随即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骄傲,也有落寞。
他挺直了腰板,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曾经的铿锵:“不瞒你说,我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民国元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我曾是中华田径代表队的候补选手,主攻投掷项目。后来在一些地方性的运动会上,也拿过几个名次。”
原来如此!林砚瞬间明白了。
这位秦教习,是真正见过世面、经历过正规体育赛事洗礼的早期专业人才!
虽然可能成绩不算最顶尖,但这份经历和眼界,在如今的山西,堪称凤毛麟角。
一个计划瞬间在林砚脑海中成型,比培养一个运动明星要宏大得多。
他没有立刻回应秦岳关于训练和参赛的提议,而是手指无意识地在德文书封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秦岳因常年训练而显得格外粗糙的手指关节,忽然问道:“秦教习觉得,如今山西的体育事业如何?与我泱泱大国地位可相称?”
秦岳被这突如其来的宏大问题问得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苦笑:
“这……实不相瞒,可谓是一穷二白。
民间虽有些传统把式,但与现代体育理念相差甚远。
各学堂虽开设体操课,但多为点缀,无人重视。
似华北运动会那般赛事,我省往往连像样的选拔机制都无,更别提取得好成绩了。人才、经费、组织……唉!”
他重重叹了口气,显然对此现状既痛心又无奈。
林砚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专注而具有穿透力,仿佛能看进秦岳的心里:
“秦教习,若我给你机会,不止是训练一两个选手,而是让你有机会重塑山西,乃至更广大区域的体育格局,你可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