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1916的春风(2/2)
议题三:工业与能源
傅建业接过话头,语气兴奋:
“沁水无烟煤矿,露天矿区已形成规模开采,日产能达八百吨。优质煤主要保障太原。坑口电站项目已完成设计,设备正在太原制造。”
“尖山年产五万吨的钢铁厂已全部完工,现在进行最后的运营试验,负责现场技术人员报告一切正常。预计下个月可以正常生产钢锭。”
“为大同配套的焦化厂、自备电厂的大型设备,已全部在晋城完成铸造,正陆续通过重载马车队北运。”
他稍作停顿,声音压低了些:
“兵工作坊方面,利用晋城提供的优质钢材,仿制的马克沁重机枪核心部件(枪机、水冷套筒)可靠性经过三千发连续射击测试,达标率已提升至九成。60迫击炮管无缝锻造技术已攻克,样品射程和精度符合设计。小批量试产已开始。”
议题四:金融与人力
苏婉贞摊开面前的报表,数据清晰有力:“过去两年,晋兴银行投向大同战略的直接资金占总支出的三成五,主要用于购地、基建、设备采购和人力成本。通过太原总行和新建的忻州、大同分行调度,资金流尚算顺畅。”
“人力方面,通过授田、高薪、安家政策,已向大同及周边地区成功招募安置各类移民、工匠、学徒工及其家属逾三万人。计划1916年完成招募十万人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晋兴银元券在大同及沿途的流通占比已超过六成,信用逐步建立,交易效率大大提升。”
议题五:安全与情报
曹文轩接着汇报:“警备师已全师满员,共计四个旅,分别是太原旅、长治旅、晋城旅、大同旅,共计三万人。所有的基层军官已全部经过长治军官学校培训合格,择优安排。”
“新建的山地部大队和骑兵部大队,正在训练中,今年下半年可以完成整编。”
林大虎最后开口,言简意赅:
“从我上任太原警察厅副厅长已来,已完成太原、大同、晋城的警察局的整编工作,这三个警局所有警员,上至局长下到警员已全部完成收编。实现了地方民事的控制。预计到年底全省的警局整编工作会百分百完成。”
“太原到大同沿途已建立武警部队驻点二十七处,覆盖主要路段和关键隘口。每日有骑兵巡逻队往返。半年内剿灭大小土匪绺子四股,处置纠纷百余起,北路商旅安全口碑已立。”
“情报网依托商会、驿站和特殊渠道(他看了一眼林砚)”,已延伸至绥远归化、包头,乃至乌兰巴托方向。对沙俄远东动向、漠北王公动态有持续监视。目前北方局势混乱,俄国内忧外患,是我方北进的窗口期。”
“日本方面,太原的那个网络依旧活跃,定期收到我们精心准备的工业发展简报和有限的军事调动消息,他们很满意。注意力仍被吸引在太原和正太铁路沿线。”
决策与展望
林砚听完所有汇报,走到沙盘前,目光如炬,缓缓道:“勾注山隧道群是咽喉,工期不能拖,增调两台新研发的大型蒸汽凿岩机过去,炸药供应优先保障。傅工,你亲自去盯一段。”
“大同钢厂高炉奠基提前到下月初,相关设备运输列为最高优先级。”
“橡胶草扩种计划批准,种子筛选和育种工作要同步跟上,孙先生,这方面您多费心。”
“北方气象数据收集要加强,尤其是春季沙尘和冬季寒潮的预测,需要支持的直接提交申请。”他这句话意味深长,在座的人都知道这林砚的超能力在支撑整个工作。
他最后手指重重地点在大同的位置,声音沉稳而有力:“这里,不只是第二个工业基地。它是我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是未来应对风浪的坚固后方。一切投入,都值得。”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脸上带着凝重与兴奋交织的表情。
会议室安静下来,只剩林砚一人。
他再次望向窗外,春雨不知何时悄然落下,淅淅沥沥,滋润着太原城和新生的工业区。
远处的山脉在雨雾中显得朦胧而神秘。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雨幕,越过了沙盘上标注的勾注山,投向了北方那片更为辽阔、也蕴含着更多未知与挑战的土地。
春雨润物,亦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