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20章 仓廪深固与荒野新苗

第420章 仓廪深固与荒野新苗(2/2)

目录

这些,则是丰富食谱、保障营养均衡、以及应对更极端情况的补充。

林砚缓缓合上通报,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这一切,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是“林耐”系列种子带来的惊人产量飞跃,是水利工程保障下的旱涝保收,是工业化带来的高效农业生产资料,是“五谷丰登”异能的隐性加持的体现。

即将到来的乱世,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比任何银元、枪炮都更能决定一个势力的生死与韧性。

他按下了桌角的一个按钮,对进来的秘书轻声吩咐道:“通知长治的孙守拙,储备计划进入第二阶段。继续扩大溶洞库容,新增储备品类,重点增加油脂和糖料储备。执行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是,林先生。”

林砚的目光落在了桌面上另一份来自农业试验室的报告上。

他翻开扉页,里面详细记录着几种更具战略意义的经济作物的试种情况,这些作物的成功与否,关乎未来工业原料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一、第一代桐油树试验(长治荒山试验区,一千亩):

报告显示,于1915年春栽种的桐油树苗,得益于精心选育的耐寒耐旱品种以及试验性施加的少量自制磷肥(来自晋城化工厂副产物),成活率达到了八成七,远超预期。

经过近一年的生长,树苗平均高度已逾一米二,长势旺盛,枝叶舒展,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

预计还需三年可进入初果期。

林砚批注:良好。同步研究桐油快速提取与精炼工艺。

二、第一代文冠果树试验(大同-内蒙古交界荒野,三千亩):

这是在气候更为严酷、干旱、贫瘠的北方边界进行的勇敢尝试。

1915年栽种的文冠果树苗表现出了惊人的顽强生命力,尽管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成活率依然达到了百分百。

其深根系能有效汲取深层水分,抵御风沙能力突出。

报告指出,部分植株已显现出早期开花迹象,这是个振奋人心的信号。

预计挂果需四到五年。

林砚批注:文冠果油乃顶级食用油及潜在生物柴油原料,其耐旱特性利于改造北方荒漠。继续观察,重点筛选优良单株,建立采穗圃。研究其与防风固沙林的套种模式。

三、第一代罗布麻试验(大同试验区,三千亩):

这种旨在替代进口亚麻、黄麻的优质纤维作物在大同的沙质土壤中表现优异。

1915年播种后,出苗整齐,生长迅速,当年即完成了整个生长周期。

初步测算,鲜麻皮亩产达到三百斤,经沤制脱胶后,可得高级纤维五十余斤。

纤维初步检测显示,其强度、长度和洁白度均属上乘,非常适合纺制高支数特种纱线,用于降落伞绳、高级帆布、钞票用纸等。

林砚批注:立即着手建立良种库,选最优的种子进行迭代种植。并开始规划五十万亩级生产基地。与纺织材料厂、造纸实验室合作,加速研发罗布麻纤维的规模化脱胶、纺纱及后续产品应用技术。此乃摆脱进口依赖之关键。

四、第二代蓖麻试验(大同试验区,三千亩):

相较于第一代品种,经过初步选育改良的第二代蓖麻展现出更强的生长优势和更高的适应性。

植株更健壮,果穗更大更密集,亩产预计可比第一代提升五成以上。

其耐盐碱、耐贫瘠的特性得到进一步强化,非常适合利用边角边际土地种植。

报告强调,蓖麻油的独特成分(蓖麻醇酸)是无可替代的高级工业润滑油(作业区间:零下18度~180度)和特殊化工原料,战略价值极高。

林砚批注:加速良种繁育。规划与文冠果类似的边际土地种植方案。与化学工业社紧密合作,研发蓖麻油的深加工产业链,尤其是航空润滑油和尼龙系列产品的技术预研。

合上报告,林砚走到巨幅地图前,目光扫过长治、大同乃至更北方的广袤区域。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作物试验田,实则是他布下的一枚枚未来棋子。

它们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在关键工业材料上实现自给自足、甚至领先的战略布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