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22章 灯火下的家常

第422章 灯火下的家常(2/2)

目录

林砚给自己沏了杯浓茶,走到客厅靠窗的安乐椅上坐下,顺手拿起了桌上那份今日刚送到的《晋阳日报》。

电灯的光线柔和而明亮,将报纸上的铅字照得清清楚楚。

他习惯性地先快速浏览标题。

头版头条便是一则关于欧洲战事的综合报道,标题颇为耸动:《欧陆血战犹酣,凡尔登绞肉机吞噬百万生灵》。

文章综合了路透社、哈瓦斯社的电讯,详细描述了发生在法国凡尔登地区的惨烈战役,德军猛攻,法军死守,双方伤亡数字已累积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报道的笔调充满了隔岸观火的惊悚感,但也透露出对欧洲文明自我毁灭的某种难以置信。

林砚的目光沉静,他对此早有预料,甚至比这时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持久性。

他仔细阅读着细节,尤其是关于坦克这种新武器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的零星描述(虽然战果有限,但其带来的震撼已见端倪),以及飞机用于侦察和格斗的战术越发成熟。

这些信息,都在印证并细微调整着他内心的技术发展时间表。

国际版块的其他消息同样被战争阴云笼罩:日德兰海战后,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虽未决出真正胜负,但制海权的天平依旧倾向协约国;俄国在东线的压力巨大,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美国虽然依旧保持中立,但其工业机器正开足马力为协约国生产物资,发着战争财,国内参战的舆论也在持续发酵。

林砚慢慢呷了口茶。

世界的格局正在这血与火中剧烈重塑,远在东方的中国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这既是巨大的危机,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一个能提供钢铁、军火、服装、食品乃至战略原料的势力而言,更是如此。

他将目光从国际新闻移开,翻到本地版块。

这里的画风截然不同。

一条醒目的标题写道:《省城治安焕然一新,夜不闭户渐成常态》。

文章盛赞自林大虎副厅长于1915年上任以来,大力整饬警政,汰弱留强,引入现代警务培训,并以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武警部队全面接手原由旧式军队负责的城防、巡逻、要道检查等任务,实现了真正的“民警统一”,权责清晰。

报道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过去一年,太原城内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逾六成,恶性案件几近绝迹;

烟馆、赌坊被彻底清查取缔;

街头混混、帮派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消防、户籍管理等民政职能也得到显著加强。

商家普遍反映经营环境安全感大增,市民夜间出行也不再提心吊胆。

文章最后引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的话说:

“如今街上看到的警察,身子骨挺直,眼神正气,办事也讲规矩,跟以前那些敲骨吸髓的旧巡警真是天壤之别!晚上听见武警巡逻队整齐的脚步声,心里都觉得踏实!”

林砚看着这篇报道,嘴角微微上扬。

这是他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稳定、安全、有序的大后方,是一切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林大虎做得比他预期的还要好,用军队的标准和要求来改造警察体系,配合情报处的暗中监控,迅速涤荡了沉积多年的污泥浊水。

他将报纸放下,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安静地闪烁,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规律而令人安心的巡逻队脚步声。

世界正在陷入疯狂的战火,而在这里,在他亲手打造的小小世界里,秩序正在建立,工业正在腾飞,生活正在改善。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他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所作一切的意义。

他不仅是在种田兴业,更是在乱世之中,努力守护并塑造着一方值得守护的秩序与未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