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28章 名角西行

第428章 名角西行(1/2)

目录

窗外的黄浦江汽笛声阵阵,隔着玻璃也变得模糊。

王彩云坐在梳妆台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最新一期《申报》娱乐版上自己的名字,旁边的标题写着沪上小曲红伶,新世界场场爆满。

镜中的她,眉眼精致,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但眼底深处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连轴转的堂会、游乐场的日场夜场、还有那些推不掉的应酬,几乎榨干了她的嗓子,也耗尽了她的心神。

她唱的是市井喜爱的时新小调,被称为歌星,但她自己知道,在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文人雅客眼里,自己终究只是个卖唱的。

“云姑娘,”贴身娘姨轻手轻脚地进来,递上一个厚实得有些过分的西式信封,“刚才晋兴银行上海分行的人亲自送来的,说是山西来的急件,务必请您亲启。”

“山西?”王彩云纤细的眉毛微蹙,那个地方在她的印象里,只有灰蒙蒙的黄土、醋和老陈醋。

她疑惑地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

拆开火漆,里面是几张措辞极其恭敬典雅的中文信笺,以及一份条款清晰、格式专业的英文合同副本。

信是山西领航者公司和山西省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出的,诚挚邀请她于5月1日赴太原,参加山西教育彩票嘉年华的盛大慈善义演,作为压轴嘉宾之一。

信中极尽赞美之词,称她的歌声婉转如黄莺出谷,风行于大江南北,是新兴娱乐文化的杰出代表,此次盛会非她这般人物不能增光添彩。

随后,她的目光扫到了合同的金额条款——演出费:大洋伍仟圆整($5,000)。

她的呼吸骤然一停。

五千大洋!

这在当时的上海滩,是顶尖京剧名伶数月的包银,足以在租界买下一栋不错的小洋楼的首付!

她唱遍上海所有场子,一个月累死累活,刨去场子抽成和各项开销,能净落一千大洋已是极好的光景。

合同细节更是周到得令人咋舌:头等舱火车票(上海至太原全程)、太原期间下榻最高档的正太饭店独套间、专属马车接送、两名本地勤务人员专业服务,所有待遇都写着尊重二字。

但最打动她的,是附在合同后的一份剪报和说明。

剪报是《晋阳日报》关于教育兴晋彩票的报道,阐述了其如何资助穷苦孩子上学、修建新学堂。

说明信里则提到,此次是慈善义演,所有明星演出费皆出自领航者公司捐赠,并将现场举行彩票开奖,所得尽数用于教育。

“慈善!教育……”王彩云轻声念着这两个词。

这和她平日周旋于富商巨贾、军政要员之间的堂会截然不同。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她心中升起——这似乎是一次可以将她的歌星身份与一件真正体面、高尚的事业联系起来的机会。

不再是取悦个人的玩物,而是能为千万孩童谋福的善举。

娘姨在一旁看着她的神色,小声提醒:“姑娘,山西那种地方听说苦得很,风沙大,而且兵荒马乱的……”

王彩云捏着那份厚重的合同,沉默了许久。

五千大洋的诱惑是实实在在的,这份超越她身价的尊重更是击中了她的心坎。而且,慈善的名头,足以让上海小报写出完全不同的报道,或许能稍稍改变外界对她靡靡之音的看法。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对娘姨说:“回复他们,这个邀约,我接了。告诉经理人,把下个月在新世界的场次调一调。”她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打听一下,这个领航者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里多了几分决然和一丝好奇。

山西,领航者,五千大洋的慈善演出,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

圣彼得堡的冬天漫长而阴郁,涅瓦河上吹来的寒风带着波罗的海的湿冷,仿佛能渗进人的骨头缝里。

对于玛丽剧院的前首席芭蕾舞者安娜·伊万诺娃而言,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一切,剧院的上座率日益惨淡,贵族和富豪们要么上了前线,要么忧心忡忡地守着他们的财富。

排练厅里不再有往日的热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对未来的茫然。

安娜坐在自己狭小的公寓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炉火并不能完全驱散寒意。

她辉煌的职业生涯似乎正在提前落下帷幕。

就在此时,她那位同样为生计发愁的经纪人,几乎是冲进了她的家门,手里挥舞着一封电报,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安娜!安娜!看看这个!来自东方!中国!一个叫山西的地方!”经纪人语无伦次,将电报塞给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