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35章 五日光华,照见未来

第435章 五日光华,照见未来(1/2)

目录

晨光驱散薄雾,嘉年华进入第三日。

与前两日的喧嚣和惊奇不同,这一天的氛围更添了几分厚重与醇香。

巨大的横幅换上了“品三晋瑰宝,鉴千年匠心”的字样,预示着今日的主题——属于山西自己的味道与技艺。

人流依旧汹涌,但明显能感觉到,本地民众的比例显著增加,许多人的脸上带着一种走亲访友般的熟稔与自豪。

商贸区的重心,也完全倾斜至“三晋老字号区”。

汾酒的展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不止为购买,更是为亲眼目睹那“清蒸清烧、地缸发酵”的工艺展示。

老师傅打开一坛陈年原浆,那股清冽馥郁、带着豌豆香的独特气味瞬间飘散开来,引得懂行的老饕们深深吸气,连声赞叹:“就是这个味!纯正!”

来自京津的商贾则更关心包装和订货渠道,与酒坊派出的销售经理洽谈甚欢。

隔壁的老陈醋摊位同样火爆。“夏伏晒、冬捞冰”的传统工艺牌匾下,一列列由领航者玻璃厂统一烧制的透明玻璃醋瓶整齐排列,里面琥珀色的醋液清亮挂壁。

店家大方地提供小碟供人品尝试味,那酸香绵长、回味甘醇的口感,让不少尝惯了淡薄酸味的南方客商惊讶不已,订单纷至沓来。

另一边,平遥牛肉的摊主熟练地操刀切片,深红色的肉脯纹理分明,咸香诱人。沁州黄小米金灿灿地堆成小山,熬煮出的米粥油亮喷香。

推光漆器光彩照人,澄泥砚温润如玉,潞绸光泽柔滑……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与手艺。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指认着这些家乡特产,讲述着背后的故事,无形中完成了一次关于根与认同的教育。

林砚没有置身于喧闹的市集,他站在总部办公室的窗边,俯瞰着这片属于山西的“烟火气”。

傍晚,中心舞台上演了纯粹的“山西味道”。

没有炫目的明星,只有从各地请来的民间艺人。

蒲剧的慷慨激昂、上党梆子的高亢激越、还有晋北的秧歌戏,轮番登场。

台下坐满了听得如痴如醉的本地百姓,跟着鼓点摇头晃脑,听到妙处便爆发出满堂彩。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拉着小孙子的手,眼眶湿润:“娃啊,这都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忘啊!”

这一日,有的只是泥土里生长出的技艺与味道,这股深沉的力量,却将山西二字,更加牢固地刻印在每个人心中。

第四日:工业之光日

经过前三日的预热,嘉年华第四日的气氛陡然变得硬核起来。

横幅换成了“窥工业堂奥,见未来之光”。

涌入新城的人群中,多了许多穿着工装、眼神锐利、举止干练的身影——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工厂的工程师、技师、机械爱好者,以及少数混迹其中的外国技术观察员。

领航者工业品展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今日绝对的核心,甚至显得有些拥挤。

那台蒸汽机车模型和机床样品前,围满了拿着尺规、笔记本的内行,讨论声不再是外行的惊叹,而是充满了专业术语:

“你看这个气缸的铸造水平,砂眼控制得极好!”

“齿轮的啮合精度看来很高,热处理工艺是关键。”

“这布线方式很巧妙,节省空间,维护也方便。”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片发电设备模型区。

几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围着那台2500千瓦汽轮机模型,时而用德语激烈讨论,时而用生硬的中文向陪同的技术员提问,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无法理解,一个中国内陆省份,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掌握并仿制出如此复杂的大型动力设备。

下午,一场小型的技术交流会在展区旁的临时会议室举行。

领航者的工程师们分享了在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些经验。

台下听众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这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次技术的碰撞与人才的初步筛选。

当夜幕降临,体育场没有举行大型演出,而是支起了巨大的幕布,播放利用进口放映机放映的影片。

内容并非娱乐片,而是领航者矿山开采、钢铁厂出钢、纺织机制造、自行车和橡胶生产,以及太原新城建设过程的纪实片段。

虽然画面粗糙,配音简单,但那钢铁洪流和建设热潮的真实画面,带给观者的震撼,远胜于任何虚构的故事。

许多技术出身的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希望之光。

这一日,新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沙龙和人才磁场。领航者不仅展示了肌肉,更散发了魅力,吸引着那些怀揣工业梦想的灵魂。

第五日:四海宾朋日

嘉年华第五日,新城的空气中仿佛都掺入了更多元、更活跃的因子。

横幅换上了“纳四海风情,促商通天下”的标语。

街道上,各色人种的面孔明显增多,外语的低语与各地方言交织在一起,真正有了几分国际性盛会的模样。

外省精品区和美食啤酒广场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上海的绸缎、杭州的茶叶、江西的瓷器、广东的牙雕、来自南洋的胡椒香料、甚至还有欧洲的钟表、化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同口音的商人之间,靠着算盘、手势和简单的词汇,努力达成着一笔笔交易。

而美食啤酒广场,尤其是太行啤酒大篷,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巨大的木桶龙头源源不断地流出金黄色的啤酒。

德国商人捧着陶碗,惊喜地评价着麦芽的香气和酒花的苦度;

英国绅士则比较着它与艾尔啤酒的异同;

法国的、比利时的、美国的、沙俄的、日本的,各个洋行和领事馆的人员……

中国商人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热烈的气氛感染下,也纷纷举碗畅饮,就着烤羊肉串和刀削面,与邻座的外国人用生硬的英语或手势交流起来,不时爆发出笑声。

傍晚,中心舞台没有安排正式演出,而是变成了一个开放的联谊舞会。

留声机播放着西洋舞曲,一些思想开明的中国男女和外国宾客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

而舞会的焦点,无疑是特邀从上海前来、被誉为“南唐”的名媛唐瑛,以及几位来自平津的大家闺秀。

唐瑛身着一袭旗袍,仪态万方,她的出现本身就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她与几位外国领事夫人谈笑风生,又落落大方地引领开场舞,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气氛。

这种由顶尖名媛引领的新颖社交方式,让许多保守的本地士绅在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他们必须适应的、新时代的潮流与格调

这一日,新城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目的的人汇聚于此,在美食、美酒和商业利益的催化下,进行着初步的碰撞与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