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新生的大同(2/2)
他们的目标是包头。
此行任务,是为规划中的大同至包头铁路敲定最终路线。
像这样的工作他们已执行快半年了。大同方向的的图纸已完成并交付施工,今日准备完成包头方向的踏勘任务。
与此同时,大同城东郊,新成立的水泥预制场厂区内,更是热火朝天,混凝土在震捣器中翻涌,被注入长长的钢模,产出的一条条钢筋混凝土轨枕,其日产量已突破两千五百根,整齐堆叠的轨枕如同等待检阅的方阵,一眼望不到头。
在大同北门外的专用场站,展现的是另一幅震撼图景。
数十台太原机械厂最新下线的蒸汽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重型压路机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油漆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旁边是堆积如山的钢轨、鱼尾板、道钉和无数立方米的碎石道砟。
铁路工程总局的负责人拿着名册,正在做最后的动员。
台下,是数千名经过严格培训的施工队员。
他们大多是从山西各地农村招募的健壮青年,经过数月集训,已熟练掌握了各种机械的基本操作和安全规程。
这支新兴的产业大军,不仅拥有钢铁机械,更配备了完善的后勤保障:移动维修站、工地医院、集中供餐点,甚至还有随队的文化教员。
他们的任务,是将图纸上的线条,变为大地之上坚实的通途。
如此规模的建设,必然伴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的疯狂扩张。
短短半年间,大同的人口净增了二十万人!
这其中,有从山西各地招募来的技术工人、壮劳力;有追随商机而来的各地商贩;
有被“人人有饭吃”吸引来垦殖的难民;
也有为军队和建设队伍提供各种服务的边缘行业从业者。
新城区的面积飞速向外蔓延,超过了旧城垣的束缚。
一片片整齐的工人宿舍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虽是简易的红砖房,但规划有序,配备了基本的供水与公共厕所。
商业街上,店铺林立,南腔北北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从热气腾腾的饮食摊到售卖日用百货的商铺,应有尽有,满足着庞大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
领航者公司兴办的职工子弟学校已经开学,琅琅读书声与工厂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
临时医院、合作社、甚至简易的工人俱乐部也都建立起来,试图在这片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拓荒地上,构建起基本的社会服务与文明秩序。
工地上,打桩声、夯土声、锯木声不绝于耳。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工程师拿着蓝图大声指挥,工人们喊着号子协同作业,满载物资的车辆穿梭不息。
整个大同,就像一个刚刚拉开大幕的宏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奋力演绎着一曲名为建设的激昂乐章。
站在城郊的高处俯瞰,可见钢铁厂的红云、水泥厂的灰烟、煤矿升腾的蒸汽,与更远处新垦农田的嫩绿、文冠果试验林的点点新芽,共同构成了一幅奇异而壮阔的画卷。
生机勃勃,是这个季节大同唯一的注脚。
这里汇聚的不仅是物资与人力,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生长的意志。
这座沸腾的塞上新城,正以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庞大的组织能力和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成为山西乃至整个北方雄心最炽热的喷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