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幸福工厂不相信饥荒 > 第100章 舆论

第100章 舆论(1/2)

目录

看着幸福工厂弹出的提示面板,李胜知道自己这才是真正赢得了吴家坪的人心。

从现在开始,他不再是那个单纯用利益来拉拢村民的人,而是在经过考验后由民众亲口承认的活神仙。

在毫不犹豫地点击“是”后,李胜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面前的这些人。

这种被人顶礼膜拜的虚荣感觉固然很好,但是李胜也知道要是太飘的话早晚会出事。

李胜上前将村长扶起,并且招呼后面的人也站了起来。

虽然病患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是李胜要做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至少要把科学的预防推广开来,这样就算之后再有疫病爆发,起码村子也能控制一下传播的速度了。

李胜让随行的大夫将简易的草药汤熬制方法教给村民们,并告知众人这可以有效缓解风寒等疾病初期的症状。

并且李胜还亲自教导村民们如何用石灰水进行环境消毒,如何正确使用肥皂去除各种污秽,以及如何制作简易的口罩。

除此之外,李胜还将带来的硫酸铜晶体留下来一些,告知了村民们如何用这些蓝色石头和石灰来配置“仙豆水”(波尔多液),这样就算再次出现土豆晚疫病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了。

既然吴家坪已经诚心归属幸福乡,那李胜自然也不会对自己人吝啬。

这一套组合拳下去,吴家坪未来的生活质量必然会甩开周边村镇一大截。

不过李胜心里倒是还有些碎碎念,比如下溪村那个周扒皮。

话说幸福乡已经帮助下溪村度过了好几次危机,但是一直都没见周霸福带着下溪村的村民来投诚,这家伙可真是个油滑的老东西啊……

在吴家坪这里,李胜用最实际的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奇迹,更是一套可以被学习和复制的方法。

就连吴家坪的那些普通人,在接受了“仙人”的教诲之后也可以使用这些仙物来预防疾病。

更重要的是,李胜还帮助吴家坪解决了最急需的食盐问题,这简直就是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吴家坪的瘟疫被彻底控制住了,那些曾经枯黄的土豆田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其他的村庄也或多或少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村子缺少食盐,有的村子风寒肆虐,当然更多的村子还是存粮告急。

如果不抓紧时间解决的话,很难说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不管什么样的威胁,在性命攸关的事情上都得靠边站。

在见识到吴家坪投靠幸福乡获得的好处后,一些心思活泛的村长也开始偷偷派人去联系幸福乡。

在村民们的配合下,李胜组建的这支特殊商队也忙碌了起来。

不过现在李胜已经不需要亲自出马了,因为目前的情势已经从李胜主动上门服务变成了各个村子求着幸福乡派人过来。

除了棘阳县的县城还没法渗透进去,在城外的乡野田间,人们无不赞颂幸福仙人的名号。

人心向背的天平,已经开始发生不可逆转的倾斜。

甚至在以吴家坪为首的村子里,“幸福仙人庙”都已经建了起来,还在里面供奉着一人高的李胜泥像,每日都有村民虔诚地在泥像前面磕头。

贸易战的失利让钱宝等人元气大伤,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对棘阳县城外乡野的控制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四大家族精心策划的物资封锁,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他们非但没能困死李胜,反而亲手为他打响了名气。

这一个个村庄“背叛”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钱宝的眼线,在得知自己的计划又一次被李胜瓦解之后,钱宝气得再次摔碎了一整桌的茶具。

见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遏制李胜的崛起,钱宝决定要上点猛药了。

钱宝要从他自认为最擅长的舆论领域,给予李胜致命的一击。

于是,钱宝再次召集了其他几大家族的话事人。

这是一个阴沉的日子,天上的浓云始终挥之不去,大雨将至前的沉闷气氛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钱府大厅内,孙家家主一掌拍在桌子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面色铁青地说道:“那李胜妖言惑众,用些许小恩小惠便收买了那些愚民之心!我等若再不拿出对策,这棘阳县怕是真的要改姓李了!”

“孙老家主说得对。”一个面容倨傲的中年文士站了出来。

此人身上穿着儒衫,下巴蓄着长长的胡须,正是钱宝重金聘请的幕僚,在棘阳县颇有声望的“名士”——沈夫子。

“那李胜虽有奇技淫巧,但终究是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沈夫子轻摇折扇,眼中满是鄙夷。

“其所作所为,无不违背圣人教诲,败坏纲常伦理。”

“我等只需高举‘仁义礼法’大旗,派出儒生前往各村宣讲,揭露其‘唯利是图’的真面目,必能让那些愚民幡然醒悟,重归正途。”

钱宝闻言眼睛一亮,既然恶意诋毁不管用,那就换个方向来打击。

这李胜去收买那些贱民,图的不就是贱民们能给他提供的各种廉价物品么。

虽然刚刚的经济战被打得溃不成军,但在这“道德”和“舆论”的战场上,他们这些读了圣贤书的“上等人”可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好!就依沈夫子所言!”钱宝当即拍板。

“立刻组织人手,去各个村庄给我狠狠地批!”

在四大家族的通力支持下,沈夫子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始在棘阳县的各个学堂里面大肆诋毁李胜。

在他的口中,李胜占据黑风口啸聚山林,俨然就是下一个过山风。

那幸福乡实际上是个贼窝,而李胜本人更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乱臣贼子。

不明所以的儒生们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对远在城外的幸福乡义愤填膺,甚至有些激进的人都开始自发地前往各个村庄,试图将村民们的思想“拨乱反正”。

另一边,物资封锁这道笼罩在幸福乡头上的阴霾已经散去,希望的阳光重新洒满了棘阳县的乡野。

“幸福仙人”李胜的名号,伴随着那蓝色的波尔多液和传得神乎其神的“生死人、肉白骨”的大蒜素,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着棘阳县的每一个角落传去。

那些曾经被豪绅威胁的村民们,大多都开始后悔起来没有尽早跟幸福乡建立联系。

更有一些擅长民歌的村民,他们自发地将李胜的善举编成歌谣,在田间地头传唱着。

幸福乡的寨门外,每日都聚集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流民。

这些流离失所的人大多都是拖家带口前来投奔,为的只是求一口饱饭吃。

对于这些赶来投奔的人,虽然一个个排查到底是不是豪绅们派来的奸细并不现实,但是李胜也没有拒绝他们。

李胜在黑风口供简单的米粥,也向往来的商队提供各种特产来贸易。

这些人自发地建立起来一个个简陋的小营地,就像卫星城一样环绕在幸福乡周围,一时间整个黑风口都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之中。

然而,在远离幸福乡的乡野之间,一场针对幸福乡的舆论污名化运动正在悄悄展开。

“乡亲们,你们切莫被那李胜的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

上马村的晒谷场上,一名站在场中的儒生正唾沫横飞地进行着他的宣讲。

“那李胜推行的什么‘贡献点’,就是教人唯利是图。长此以往人心不古啊,父不父,子不子,何来孝悌之说?”

“他还让男女混杂,一同劳作,成何体统!此乃有伤风化,败坏人伦之举!”

“尔等皆是我大梁子民,理应恪守本分。岂能为了些许吃食,便去追随那等不忠不义之辈,忘了君臣之纲,忘了圣人之训啊!”

那儒生们引经据典说得是头头是道,说到激动之处更是手舞足蹈。

一些上了年纪思想保守的老人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担忧之色。

然而,更多的青壮年村民却只是远远地站着,用嘲讽的眼神看着那儒生。

“这鸟人说的啥玩意儿?俺咋一句都听不懂?”

“好像是说咱们不该去幸福乡干活,该在家里活活饿死,这样才算守规矩。”

“放他娘的屁!老子在城里给他们当牛做马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说圣人教诲?现在看咱们能吃饱饭了,倒想起仁义道德来了!”

在吃饱饭这个现实的问题面前,空洞的说教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但……也不全是这样,总有些村子对幸福乡还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度。

在那些摇摆不定的村子里,一直被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村民们,心里更愿意相信那些读过圣贤书的儒生。

一股反对幸福乡的浪潮悄悄涌动了起来,很快便通过幸福乡的商队传到了李胜的耳中。

“主公,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污蔑我们。”

议事厅内,张景焕铺开一张写得满满当当的草纸,神情凝重地说道。

这张纸上记录的都是针对幸福乡的传言,从攻讦幸福乡工作制度到污蔑李胜本人的种种话语都一一记录在册。

但是一旁的陈屠和赵老三却有些不以为意,这两个粗人向来看不起这种舞文弄墨的儒生。

陈屠指着草纸说道:“主公无需在意这些谣言,反正清者自清,跟这帮人计较作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