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开局入赘:我苟到举世无敌 > 第631章 退思园

第631章 退思园(1/2)

目录

退思园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写意章法营构,处处透着文人雅趣。

然而,在园子的核心位置,却矗立着一座庞然大物——一座从扬州瘦西湖畔整块采凿而来的巨大太湖石。此石高五丈三尺,站在其下需极力仰头方能望见顶端。

石身布满天然形成的孔洞,嶙峋怪异,鬼斧神工,宛如凝固的飞瀑流泉。最奇特的是顶端斜刺而出的一块石峰,形似苍鹰锐利的喙,正对着园门方向,仿佛随时会振翅冲天而去。

石身上还残留着十数道深浅不一的凿痕——那是当年将它从扬州千里迢迢运往上京时,为通过狭窄的运河闸口和低矮的桥洞,工匠们不得已忍痛凿去的边角。

当年运送这块奇石,几乎动用了苏家在江南的全部盐商旧部势力。

先在扬州码头拆毁了一座三丈高的牌坊才得以装船启程。

沿运河北上,每逢水浅处,便征调沿岸数百农户拉纤,据说途中磨断了整整七十二根粗大的纤绳。

行至江州关键闸口,因石高超过闸顶,又不得不请动工部官员,暂拆闸顶石梁,为此,时任户部要职的苏良康不得不在账目上虚记了一笔“河道修缮银”才掩人耳目。

抵达上京后,动用了二十匹健马拉车,百名壮丁在两侧扶稳,才将它从繁华主街一路艰难地抬进苏府,沉重的石基甚至压裂了三块厚重的青石板。

如今,巨石稳稳安放在三层厚实的金丝楠木基座之上,基座侧面,还能看到一行清秀的小字刻痕:“扬州平山堂旧物,永熙七年冬入苏园”。

三老太爷苏静斋为其取名“听涛峰”。

“听涛”二字,一取其石身孔窍奇绝,每逢暮春东风劲吹,风穿石穴,便会发出低沉雄浑、如江海怒涛拍岸般的轰鸣,这声音能传遍半个退思园,与园中竹林的飒飒声相和,别有一番意境;二则暗合三老太爷致仕后“闲听风雨,静观众生”的淡泊心境。

他常坐在峰下临水而建的“倚石轩”中,品茗观石,看石上苔痕渐生。

他曾对亲近的子弟感叹:“此石在扬州平山堂时,见惯了文人墨客的吟风弄月;如今到了上京苏园,见的却是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你来我往。它历经凿磨,棱角藏于嶙峋之中,倒比我们这些在名利场中打滚的人,更懂得‘藏锋’的道理。”

听涛峰下,依着石势凿出一汪曲折的池塘,引入玉带河的活水环绕其间。

池边栽种着几株与巨石同船北上的琼花。

花开时节,洁白的花瓣飘落池面,倒映着嶙峋石峰的巍峨身影,恍惚间竟似将半幅瘦西湖景致搬进了这上京深宅。

然而,这精心营造的“江南风雅”背后,潜藏的是苏家当年动用半个江南人脉、打通无数关节、耗费巨资才将这庞然大物运抵京城的惊人实力。

这石头,运的哪里是山水?

分明是世家门第那深不可测的根基与底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