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开局入赘:我苟到举世无敌 > 第836章 不合理

第836章 不合理(1/2)

目录

不止北方边境,南方州府的二月二也各有讲究。扬州海陵乡一带,二月二传是土地神生辰,称

“土地诞”——

土地神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向来受乡民敬重。这天信神的村落会搭台演南戏、唱扬歌,还会杀猪

“做社”,扬州话里叫

“做众”,拜完土地神后,按户数平均分

“社肉”,再按人头分摊

“社钱”,这规矩在海陵乡的老村落里,至今没断过。

而荆州紫溪乡,二月二却是段辛酸记忆

——

当地有处

“弃子垭”,是旧年贫苦人家养不起娃,便在这天把孩子送到这儿的印记。那时粮荒年月,不少爹娘含泪把稚子放垭口,盼有好心人拾走,如今虽不似往日艰难,但每逢二月二,仍有老人去垭口摆些糕点,算是对过往苦日子的念想。

说到底,这些习俗无论热闹还是沉重,核心都绕着

“消灾祈福”:盼新岁里无病无灾,日子能顺顺当当过下去。

许舟慵懒地靠在门框上,看着汀兰忙碌的身影,笑道:“一把白灰,难道就真能把那虚无缥缈的龙给引到家里来,让人升官发财?吃些形似龙的食物,也不见得就真能百病不侵。何必为了这些虚礼,起这么大早,不多睡会儿?”

汀兰闻言,停下了撒灰的动作,转过身来,小脸上满是认真,甚至带着点执拗:“不行的,公子。夫人在世时常说,这些虚礼当然不能保证发财,但要是家里连个节气都不过,冷冷清清的,那家也就不像个家了。”

她眼神有些悠远,仿佛在回忆很久以前的事情:“夫人说,你看那除夕夜,哪怕再穷再难的人家,也想方设法割点肉,包顿饺子,图个团圆吉利。岁日里,不论贫贱,大家都会买来金箔纸,巧手的剪成蝴蝶、花朵,戴在头上,沾沾喜气。”

她掰着手指数道:“正月十五要赏灯猜谜,三月清明要祭扫先人,五月端午要佩戴艾草、吃粽子,八月中秋要团圆赏月吃月饼,九月重阳要做枣糕登高,十月朔日要送寒衣给亡人,十二月初八要熬腊八粥,到了年根底下,还要做糖瓜、祭灶君……夫人总说,寻常百姓的日子太苦了,若没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节气盼着、忙着、热闹着,这漫长的年月,可该怎么熬过去呀。”

许舟原本散漫的神情收敛了起来,他站直了身体,聚精会神地听着。

汀兰说完,便拿起靠在墙根的竹扫帚。

那扫帚是常见的毛竹扎的,帚尖还带着点新竹的青气。

汀兰转身走到房檐下,先踮脚敲了敲屋梁头,竹帚尖碰着木梁,发出轻脆的“笃笃”声,接着又顺着墙壁、门户挨处敲过去,连许舟屋里的床沿、窗棂框,甚至墙角摆着的茶篓边、米缸沿都没落下。

她一边敲,一边低低念起了那传了几代的歌谣,调子软乎乎的,带着点温吞:“二月二,龙抬头,竹帚敲梁头,银子往家溜;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躲深山;敲窗棂,蚰蜒走,不往帐里爬床头;敲茶篓,茶芽秀,虫儿不咬嫩尖留;敲米缸,囤里满,今年收成不用愁……”

念到这儿,她又挪到院角的柴垛边,对着柴缝轻轻敲了两下,歌谣调子转得更细:“敲柴门,土虱遁,灶间干净无秽尘;敲石阶,蝮蛇远,院里走路脚不颤;二月二,扫霉运,娃娃康健不闹病;竹帚响,福进门,岁岁平安不犯浑……”

这原是徽州山里传来的“敲梁驱虫”的老习俗

——

南方潮气重,冬里蛇蝎、蜈蚣、土虱常躲在屋梁缝、柴垛里冬眠,开春二月二龙抬头,山里人便用竹帚敲遍屋里屋外,信这样能把藏着的虫物震走,护着家宅清净、茶粮平安。

许舟站在一旁听着,只觉那软乎乎的歌谣混着竹帚的

“笃笃”

声,竟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暖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