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抚疮痍,定北疆(2/2)
林晚夕则迅速准备北上:一、以太医院名义,抽调太医署精干人员,以及蛊医科首批表现出色的学员,组成一支特殊的医疗队伍,携带大量药材和初步培育成功的医疗蛊虫。二、请旨调派一队工部精通水利、地质的官员与工匠随行,负责净化后的土地修复与水源疏导工程。三、令暗卫精选人手,一路护卫,确保安全。
数日后,皇后仪驾离京,一路北上,直奔疫情最重的北境重镇——云州苍梧郡。
抵达之时,所见景象令人揪心。昔日战场边缘的村落一片死寂,土地呈现一种不祥的灰败之色,溪流浑浊,散发着淡淡的寒意。不少百姓面色蜡黄,咳嗽不止,体虚无力,牲畜亦多有病死。
林晚夕立即投入工作。她首先选定了一片污染最严重的山谷作为首个净化点。随行的太医署人员与蛊医科学员们在孙仲景远程指导下(老太医令需坐镇京都蛊医科),按照既定方案,先行疏散附近百姓,设立隔离区,以药草熏蒸初步控制局面。
随后,林晚夕于谷地中央盘膝坐下,闭目凝神。净雪蛊的力量自她体内缓缓溢出,柔和而圣洁的白光以她为中心,如水波般向四周荡漾开来。白光所过之处,大地之上弥漫的灰黑死气如同冰雪遇阳般悄然消融,土壤逐渐恢复本色,空气中那股阴寒的气息也被涤荡一空。
整个过程持续了数个时辰,林晚夕额头沁出细密汗珠,但效果显着。整个山谷的死气被彻底净化。随行的工部官员立刻带领人手勘察地形,引导附近被污染的水源流入这片净化后的区域进行“过滤”,并开始挖掘深井,寻找新的洁净水源。
医疗队伍则忙碌起来。他们一边用传统医术救治染病的百姓,一边开始谨慎地应用蛊医之术:以凝血蛊处理一些难以愈合的战后创伤,以清肠蛊治疗因饮用了不洁之水而患病的百姓,甚至尝试用新培育的“生机蛊”(一种能微弱促进生机的小蛊虫)辅以药汤,调理那些被死气侵蚀、元气大伤的士兵与民众。
这是蛊医科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虽然忙碌,甚至有些手忙脚乱,但在林晚夕的亲自指导和孙仲景通过快信传来的建议下,一切都在摸索中稳步推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传统医术难以快速见效的病症,在蛊虫的奇效下得到了控制甚至治愈。随行的太医和学员们亲眼见证了蛊术用于救人的巨大潜力,心中的那点疑虑和恐惧逐渐被兴奋与成就感取代,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清理一处被战火摧毁的漠北军临时营寨时,医疗队发现了意外之物——几个被遗弃的、用特殊金属打造的密封容器。容器上刻着诡异的符文,内部残留着一些漆黑如墨、散发着极度阴寒气息的土壤样本和几只早已死去的怪异蛊虫尸体。
随行的蛊医科学员认出,这绝非他们正在研究的医疗蛊虫,其散发的气息甚至比葬龙蛊的死气更加阴毒诡异。“娘娘,此物凶险异常!”学员立刻上报。
林晚夕查看后,面色无比凝重。她感知到这些残留物中蕴含着一股极其隐晦而恶毒的力量,与葬龙蛊同源却又更加精炼,似是经过特殊炼制的某种诡毒。“小心封存,贴上符箓,严加看管,带回京都仔细研究。”她吩咐道,心中升起一丝隐忧,漠北军遗留此物,绝非偶然。
历时一个多月,林晚夕率领的队伍奔走于北境数个受污染的区域,成功地净化了土地水源,遏制了疫情的爆发。同时,在北境安抚使的统筹下,重建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流民得到安置,新的屋舍和城墙在废墟上逐渐立起。
帝后同心,一个定策于庙堂,肃清军政,提供坚实后盾;一个亲身赴险,以奇术净化疮痍,抚慰黎民。北境的天空,终于彻底驱散了战争的阴霾与死气的威胁,重现清明。大凉的北疆,经历了一场血的洗礼后,变得更加稳固。
当林晚夕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以及那几箱被封存的诡异样本踏上返京之路时,北境的百姓自发相送,口称“皇后娘娘千岁”,感激之声不绝于途。
而京都之中,萧承烨也已准备好,将要进行新一轮的朝堂布局,为接下来的新政推行,扫清最后的障碍。
(第一百八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