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兴水利,固南境(2/2)
最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在一片被称作“黑沼泽”的区域。这里积水深臭,淤泥及膝,寻常人难以进入,是南境郡最大的瘴气源之一。工部先是调来了十架大型水车,日夜不停地抽排积水,然后又组织民夫清理表层淤泥。
然而深处的腐殖质难以靠人力清除。这时,蛊医们穿着特制的防护服,在士兵划出的安全区域内,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特制的密封陶罐。
罐中并非什么狰狞可怖的毒蛊,而是一种经过净雪蛊力多次净化、筛选、培育的新型蛊虫。它们形似微小的水虿或蠕虫,通体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莹白色,对腐殖质、有机污泥有着超乎寻常的食欲和分解能力。林晚夕将其命名为“清道夫蛊”。
“投放!”随着陈淮安一声令下,大量的清道夫蛊被均匀地撒入沼泽深处。
起初几日,并无明显变化。一些围观的工部官员私下议论,觉得蛊医之术或许被过分夸大了。然而到了第七日,当李文渊再次来到黑沼泽时,不禁惊呆了。
原本乌黑发臭的淤泥,颜色明显变浅,质地也变得疏松;水体的浑浊度大幅下降,原本弥漫在空气中的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败气息也淡去了许多。通过特制的琉璃镜观察,可以看到无数微小的清道夫蛊正在不知疲倦地吞食、分解着有机废物。
“神乎其技!真乃化腐朽为神奇之力!”李文渊抚掌惊叹,对蛊医之术的观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清道夫蛊的工作效率远超人力,它们无孔不入,日夜不休,极大地加速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过程。此举不仅从根源上减少了瘴气产生的物质基础,更显着抑制了蚊蝇等病媒的滋生环境。
与此同时,另一项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朝廷派来了农部的官员,带来了经过选育的、耐湿热、抗病能力更强的稻种和作物种子。原本因沼泽化和瘴气而荒废的土地,在经过水利整治和蛊虫清污后,被重新开垦出来。
蛊医团队并未停歇。他们根据南境特有的湿热环境和常见疾病,培训当地的郎中和选拔出的“草蛊医”学徒,推广使用简易的驱虫蛊和清瘴蛊。他们指导村民如何利用当地常见的草药,配合这些基础蛊术,预防热病、疟疾等常见疾患。
三个月后,南境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淤塞的河道畅通无阻,浑浊的水体变得清澈,荒芜的沼泽地被开垦成良田。更令人欣喜的是,往年这个时候本该弥漫的瘴气,今年几乎不见踪影。
消息传回京师,萧承烨龙颜大悦。他在朝会上盛赞工部、太医署蛊医科及南境地方官员的功绩,并将南境郡的经验整理成《南境水利蛊辅治理要略》,抄送全国各类似州县参考学习。
当晚,萧承烨特意来到栖梧宫,与林晚夕共进晚膳。
“晚夕,南境捷报频传,你的‘以蛊治污’之策大获成功!”萧承烨难掩喜悦之情,“此举非止一郡一县之福,乃天下万民之幸也。”
林晚夕为萧承烨斟上一杯清茶,微笑道:“陛下过誉了。南境之功,首在工部同僚不辞辛劳,民夫们辛勤劳作。蛊医之术不过锦上添花而已。”
萧承烨摇头:“你不必过谦。若非你提出这‘以蛊治污’的理念,工部那些人恐怕至今还在用老法子,事倍功半。”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如今南境水患既平,瘴气渐消,道路畅通无阻。朕在想,是时候重启商路了。”
林晚夕眼睛一亮:“陛下与臣妾想到一处了。南境盛产药材、木材、水果,北方则有皮毛、矿产、工艺品。若能畅通商路,南北货殖,于国于民皆大有裨益。”
“不仅如此,”萧承烨接着说,“蛊医科所需之诸多特殊药材、矿物,乃至一些无害蛊虫的培育基材,分布天南地北,需稳定渠道供应。而蛊医所产之药剂、保健品,亦可流通四方,惠及更多百姓。”
林晚夕补充道:“臣妾还想着,可与信誉良好的药商合作,建立安全的蛊材采集、鉴别、流通渠道。一些基于蛊医原理开发的保健品、驱虫药、解毒剂,或许能形成新的产业。”
萧承烨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通路,方能通商;通商,方能兴邦。战乱与瘟疫中断的,不仅是物资流转,更是帝国生机。是时候让血脉重新奔腾起来了!”
帝后二人相视而笑,一个新的、关乎帝国经济命脉的计划,已在他们心中酝酿成熟。南境的土地在清道夫蛊的辛勤劳作下焕发新生,而一条更为广阔的、连接南北、繁荣百业的商路,也即将在帝国的版图上重新点亮。
《新惠民医政》播下的种子,已然在环境治理的领域开花结果,而它的藤蔓,正准备向着更广阔的经济民生领域蔓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