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商路通,百业兴(2/2)
合作就此达成。太医署蛊医科提供技术标准、派出监督专员并负责最终验收,司徒家等药商则利用其庞大的网络和专业的采买团队,深入山林、沼泽、矿洞,按照标准搜罗合格的“蛊材”。一条从源头开始就受到严格控制的特殊供应链,开始悄然形成。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具开创性的事业也在林晚夕的推动下展开。
随着“净雪堂”的名声鹊起和南境治理的成功,民间对于蛊医相关产品的好奇与需求与日俱增。林晚夕认为,与其让百姓因好奇而私下尝试危险之物,不如由官方引导,推出一些安全、实用、基于蛊医原理的日常用品。
蛊医科的实验室里,灯火再次彻夜不熄。这一次,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再是高深的治疗蛊术,而是更具普适性的应用。
他们选取特性最温和、最稳定的几种益蛊,或是利用其代谢产物,结合传统草药学,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净雪”驱虫香囊\/药膏:利用某种厌食性蛊虫提取物结合艾草、香薷等制成,佩戴或涂抹后可有效驱避南方常见的蚊虫、山蚂蟥,效果持久且对人体无害。首批产品优先供应给南境工程民夫和边军,大受欢迎。
·“清源”解毒片:基于清肠蛊和几种解毒草药的原理研制,对于常见的食物中毒、轻度泻泄有奇效,便于携带。
·“安神”助眠散:利用极微量的、经过严格净化的安神蛊分泌物,辅以百合、酸枣仁等宁神药材制成,对心绪不宁、夜不能寐有良好缓解作用,且无成瘾性。
·“强身”营养剂:以某些能促进消化吸收的蛊虫基材发酵物为主,加入黄芪、枸杞等补益药材,适用于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者调养。
这些产品在少量生产后,首先在京都的几家官方药铺试售,瞬间被抢购一空。其效果显着,使用安全,价格虽比寻常药物稍高,但仍在平民可接受范围内,口碑迅速发酵。
司徒文远再次展现了其商业眼光,他立刻与太医署磋商,希望获得这些产品的部分经销权。林晚夕与萧承烨商议后,认为此举既可推广产品惠及百姓,又能通过税收反哺蛊医科的研究,还能进一步规范市场,便欣然同意。
于是,一个崭新的“蛊医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司徒家等合作药商,不仅负责原材料供应,也开始涉足成品的包装、运输和销售。他们利用重启的商路,将这些打着“太医署蛊医科监制”烙印的新奇商品,运往帝国各地。
商路上,再次变得车水马龙。但这一次,往来穿梭的,不仅仅是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粮食,还有标注着“蛊医药”字样的特制货箱。南北货殖,因此而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经济的复苏,为“新惠民医政”的持续推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蛊医科通过出售特许经营权和收取少量专利费用,获得了远超朝廷拨款的研发资金,使得更深层次的研究成为可能。而蛊医药产业的出现,使得“蛊医”这个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太医署的高墙之内,而是通过商品流通,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切实的联系。
帝国的肌体,正因这重新奔腾的经济血脉而焕发出新的活力。萧承烨俯瞰着逐渐恢复繁荣的京都街道,对身边的林晚夕笑道:“晚夕,你看这人间烟火气,最是抚慰人心。商路一通,百业俱兴。你我当年种下的种子,如今已开始结出硕果了。”
林晚夕微笑着点头,她的目光却已投向了太医署的方向。那里,还有另一项更为宏大、影响将更为深远的工程,即将接近尾声。
经济的繁荣保障了当下的生计,而知识的传承,方能照亮未来的道路。
---
(第一百八十五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