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 > 第243章 疫区民生

第243章 疫区民生(2/2)

目录

驱除毒虫:针对日益增多的蚊蝇鼠蚁以及那些可能携带菌孢的毒虫,林晚夕再次利用当地材料。她开出数个药方,令官府大量采购或发动百姓采集艾草、菖蒲、苍术、除虫菊等草药。她指导民众将草药晒干后混合磨粉,制成驱虫药包,悬挂于门户、床头、水井边。又让人熬制浓烈的药汁,喷洒于房屋四周、垃圾堆积之处以及阴暗角落。

她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诱蛊盘”。那是一种浅底陶盘,内壁刻有细密的、具有微弱引导作用的纹路。盘中放入用少量腐败食物和特殊药粉混合的诱饵,放置在虫蚁出没之地。虫蚁被吸引入盘后,盘上的纹路和药粉会干扰其行动方向,使其困于盘中无法离开,最终被盘底预留的药物杀死。这种方法比单纯喷洒药物更持久,也减少了药物的大量使用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百姓们发现这小小的盘子竟有奇效,纷纷制作,城中的蚊虫鼠蚁果然肉眼可见地减少了。

种植速生作物:在接见老农时,林晚夕详细询问了本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现有的作物品种。她敏锐地意识到,粮价飞涨不仅是因为流通受阻,更因为恐慌和污染导致大量土地抛荒或减产,长此以往,必生饥荒。

她思索良久,结合自己对“生机”与“滋养”的蛊术理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选择了一种本地常见的、生长周期较短、耐贫瘠的块茎作物——土薯。然后,她开出了一个特殊的“营养液”配方,并非什么神奇药水,而是利用人畜粪便、草木灰、豆粕等沤制发酵,再加入几味特定的、能温和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并增强抗病性的草药。

她选取了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亲自示范。先让人深翻土地,曝晒几日,然后用石灰水简单消毒。播种时,将土薯块茎在稀释的“营养液”中浸泡片刻再下种。生长期间,又定时用极低浓度的营养液进行浇灌。

“此液非神物,无法逆天改命,却可激发土地本身残存的肥力,助作物根系强健,更能一定程度上抵抗微弱的瘴毒侵蚀。”她向围观的农人们解释。

起初农人们皆是不信,觉得这皇后娘娘怕是病糊涂了。然而,不过十余日,那片试验田里的土薯苗竟真的长得比旁边田里的更加茁壮油绿,生机勃勃!这一下,所有观望的人都信服了。虽然这种植方法无法立刻产出粮食,却给了濒临绝望的农人们巨大的希望!人们纷纷开始效仿,开垦因恐慌而抛荒的土地,领取官府分发(由林晚夕指导制作)的营养液,尝试种植各种速生作物。田野间重新出现了劳作的身影,虽然依旧担忧,但眼中已有了盼头。

稳定人心:林晚夕所做的这一切,看似都是具体而微的小事,但汇聚起来,却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干净的饮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驱虫措施让生活环境变得安全,而重新开始的耕作更是给了人们活下去的底气。

她时常会在素心和冬青的搀扶下,亲自到安置点、田间地头查看。她从不摆皇后的架子,总是耐心地倾听百姓的困难,解答他们的疑问,亲自示范净水、配药、育苗的方法。她那苍白的脸色和鬓角刺目的白发,非但没有削弱她的威信,反而让她更显得悲悯而强大——一位自身抱病仍心系黎民的国母。

百姓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皇后娘娘自有神法”、“娘娘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之类的话语开始流传。恐慌的情绪逐渐被一种积极的、自救互助的氛围所取代。麓城及其周边区域,竟在这末世般的灾难背景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艰难求生的秩序与稳定。

然而,林晚夕并未有丝毫放松。她清楚地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稳住。随着旧镇方向的压力增大,流民会越来越多,资源会越来越紧张。

这日,她正在官邸中翻阅郡守送来的流民登记册,眉头越皱越紧。册子上记录的数字远超她的预期,而且还在每日增加。大量的青壮年流民无所事事,聚集在城外临时搭建的棚区里,每日消耗着宝贵的粮食,却又因恐慌和缺乏组织而极易滋生事端,甚至与本地居民发生冲突。

“粮食、药品的消耗太大,库存储备支撑不了太久。”她轻声对一旁的墨尘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忧虑,“而且,这么多人闲置着,并非长久之计,闲散滋生事端。”

墨尘沉默点头,他同样看到了隐患。就在前天夜里,还发生了一起流民为争抢粥食而斗殴致伤的事件。

林晚夕放下册子,目光投向窗外,似乎能看到城外那些迷茫而无助的人群。她沉吟片刻,缓缓道:“需得给他们找些事情做,既能创造价值,换取口粮,又能恢复秩序,安定人心。修葮城墙、疏浚河道、开挖沟渠以防火防污、协助运输物资、甚至……组织起来学习简单的医护和净化工作……”

她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墨尘陈述一个初步的构想:“不能一味地发放救济,那会养出惰性和怨气。当以工代赈,让他们用劳动换取生存所需,如此,方能长久。”

墨尘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娘娘高见。此事关乎重大,非一郡一县所能决断,需陛下统筹,方可推行于各疫区及难民聚集之地。属下可即刻修书,将娘娘此议密奏陛下。”

林晚夕微微颔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好。你且将此地民生状况、流民情形以及‘以工代赈’的初步设想详细禀明陛下。前线压力巨大,后方万不能再生乱子了。此举,或可一举多得。”

她说完,忍不住轻轻咳嗽了几声,寒意又隐隐袭来。素心连忙为她披上斗篷。

窗外的夕阳余晖洒在她苍白的脸上和那缕霜白发丝上,映出一种脆弱而坚韧的光泽。她稳定了一隅的民生,却看到了更庞大的隐患,并试图为此寻找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墨尘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准备书写那封可能影响深远的密信。而“以工代赈”这四个字,也随着这封密信,即将摆放在远在前线、正为后勤与流民问题焦头烂额的萧承烨面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