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帝后定计(2/2)
苏云袖静静听着,凤目中的光芒越来越亮。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疆域图前,与萧景琰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投向那神秘的北邙山。
“陛下,李尚书的担忧,是身为兵部主官的责任。公输院首的进取,是格物之士的担当。而破虏在前线的请命,则是将士们求胜的渴望。”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回荡在御书房内,“如今局势,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固守,或许能拖延时日,但最终难逃被耗尽的命运。主动出击,虽风险巨大,九死一生,却是打破僵局、争取战略主动的唯一机会。”
她转向萧景琰,目光灼灼:“臣妾以为,当断则断。应准萧破虏所请,着手筹备此次秘密行动!”
萧景琰看着自己的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欣赏,有依赖,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他深知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他深吸一口气,重重一拍桌案:“好!那就这么定了!”
帝后心意已决,御书房内的气氛陡然一变,从之前的凝重压抑,转向了一种决绝和紧迫。
“李牧!”
“臣在!”
“兵部即刻拟旨,以最高优先级,向镇北关调拨一切所需物资,尤其是燃石、药材、以及打造防护装备所需的特殊材料!同时,北境各州府,全力配合,保障后勤通道畅通!告诉萧破虏,朕准他‘雷霆’之策,但务求周密,宁可缓,不可乱!”
“臣遵旨!”李牧知道已无法改变帝后的决心,只能领命,心中开始飞速盘算如何调配资源。
“公输衍!”
“老臣在!”
“朕给你最大的权限!格物院所有资源,任你调用!集中所有精英,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将适用的防护装备和探索器械研制出来,优先供给镇北关!朕要的不是完美的样品,是能在绝境中保命、杀敌的实用之物!”
“老臣领旨!必竭尽全力!”公输衍眼中燃起斗志,躬身应道。
苏云袖补充道:“公输院首,此次行动,非同小可。探索小队的人选,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武力超群、经验丰富的精锐,更需要有应对菌孢、了解‘瘟母’特性的人才。本宫建议,是否可从前线抽调熟悉情况的将领,或者……让部分有特殊能力的蛊医随行?”
她的话,看似建议,实则点明了关键。萧景琰立刻会意,对高无庸道:“拟密旨给萧破虏,着其从镇北关军中,挑选绝对忠诚、勇武机敏、且对菌孢有一定抵抗或了解者,组成精锐探索队。队员贵精不贵多。具体人选,由他权衡定夺。另,告知林晚夕姑娘,朕感念其功,望其能在此次关乎国运的行动中,继续施展仁心妙术,提供必要的支持。”
“老奴遵旨。”高无庸躬身记录。
一道道命令从御书房发出,整个大夏王朝的战争机器,因为帝后的这一重大决策,开始向着一个更加冒险、但也可能带来决定性转折的方向调整。
接下来的日子里,帝都和北境都陷入了更加紧张的忙碌之中。格物院的灯火彻夜不熄,工匠们争分夺秒地敲打、试验;兵部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出,调动着全国的物资;通往北境的官道上,运送特殊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
而在镇北关,接到密旨的萧破虏,心情亦是无比沉重而决绝。他知道,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即将落在他和他的将士们肩上。他开始秘密物色探索队的人选,同时加强关防,制造继续固守的假象,以迷惑可能存在的敌方眼线。
帅府密室内的讨论更加深入和具体。路线选择、潜入方式、遭遇各种情况的预案、联络信号、撤退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麻长老提供了所有关于北邙山遗迹和“瘟母”的古老记载,虽然模糊,但聊胜于无。她特别指出,“瘟母”的核心可能具有某种能量波动,或许可以用特殊的蛊虫或法器进行感应。
林晚夕则投入了对新型防护装备的测试和改进中。她利用自己对药性的理解,帮助格物院工匠优化滤气面罩中的解毒药剂配方,并尝试培育一种对菌孢气息特别敏感的“引路蛊”,希望能对探索队有所帮助。她也隐约感觉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在酝酿,而自己,似乎注定要卷入其中。
帝后的定计,如同一颗投入命运棋盘的棋子,落子无悔。一场旨在直捣黄龙、逆转战局的秘密行动,悄然拉开了序幕。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决定镇北关乃至整个大夏命运的一搏。而在这盘大棋中,不同的人,将肩负起不同的使命。
(第二百七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