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 第128章 第二个杀手锏

第128章 第二个杀手锏(1/2)

目录

R平江县委常委会议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一张张或严肃、或平静、或若有所思的脸。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名为“权力”的压抑感。

这里是平江县的权力中枢,在这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深刻地影响着全县数十万人的命运。

今天的会议,气氛尤其凝重。

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平江县未来发展方向的终极对决。

新任县委书记坐在主位,面沉如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陈铭的身上。

陈铭,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副县长,正襟危坐,表情无波无澜,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一场政治生涯的生死判决,而只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汇报。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

书记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审议《关于东郊新城开发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在讨论开始前,我想先请国土局的同志,就项目用地的性质问题,再做一次说明。”

话音刚落,县委副书记赵德海便立刻清了清嗓子,抢在国土局长前面开了口。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程序正义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书记,各位常委,关于土地性质问题,我想,国土局那份盖着大红印章的报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812亩基本农田,这是红线,是高压电,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法律底线。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如炬,直直地射向陈铭。

“我倒是很想听听,陈铭同志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打算如何解释这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难道,我们平江县的发展,要建立在违法违规的基础之上吗?”

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直接将一顶“违法违规”的大帽子,死死地扣在了陈铭的头上。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铭的身上。

然而,陈铭并没有如赵德海预想的那般,起身辩解,或是面露难色。

他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平静地对自己身旁的孙毅点了点头。

孙毅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将一个U盘插入了会议室的多媒体系统。

“各位领导,关于东郊地块的土壤现状,我们农发办用三天时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实地勘测,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我们的勘测结果。”

孙毅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有些颤抖,但吐字却异常清晰。

很快,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张张高分辨率的彩色照片。

龟裂的土地,泛着白霜的盐碱层,稀疏枯黄的杂草……

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与“基本农田”四个字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性对比。

“根据我们的实地取样和化验分析,”孙毅指着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大声说道,“该地块812亩土地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区域,土壤PH值高达8.5以上,全盐含量超过百分之零点六,属于重度盐碱化劣质土地。”

“按照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这类土地,根本不具备基本农田的划定标准!”

孙毅的报告,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

每一个数据,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赵德海和国土局长的脸上。

赵德海脸上的得意笑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错愕和铁青。

他怎么也想不通,陈铭是怎么办到的?三天时间,怎么可能拿出一份如此详尽、如此专业的报告!

会议室里,开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那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常委们,看赵德海的眼神,已经带上了一丝怀疑和审视。

“看来,我们有些同志,工作作风还是不够扎实啊。”

县委书记终于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那目光,却像刀子一样,从国土局长的脸上一扫而过。

“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土地的问题,看来并不是死结,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甄别和解决的。”

书记的话,一锤定音,似乎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