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平江速度(1/2)
新城开发区管委会,像一头刚刚苏醒的巨兽,在短暂的蛰伏后,开始展露它狰狞的獠牙。
招聘的风波刚刚平息,一支由“刺头”、“边缘人”和“愣头青”组成的杂牌军正式集结完毕。
整个办公区都弥漫着一股被高压和高薪扭曲后的狂热气氛。
所有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钟表,疯狂地运转着,生怕自己成为第一个被清扫出局的废品。
但狂热之下,是外界冰冷的审视,和内部尚未完全消弭的疑虑。
李德明这些从机关调来的老人们,依旧抱着双臂,冷眼旁观,他们不相信这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真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们需要一场胜利。
一场足以堵住所有悠悠之口,将所有疑虑彻底碾碎的,酣畅淋漓的胜利。
而第一个考验,不期而至。
之前与秦雅一同洽谈,并草签了投资意向书的宏远物流集团,派来了他们最后的尽职调查团队。
为首的,是宏远集团的投资总监,一个叫高建军的男人。
四十岁出头,金丝眼镜,一身剪裁得体的定制西装,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大都市精英阶层的审慎与傲慢。
管委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如铁。
高建军和他的团队,带着厚厚一摞文件,坐在会议桌的一侧,脸上挂着职业化却疏离的微笑。
另一侧,则是陈铭和他那支刚刚组建完毕的队伍。
方志诚依旧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夹克,但眼神里再无半分落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唤醒的战斗欲。
孙毅、赵静等人,也都正襟危坐,面前的文件堆积如山,神情紧绷。
“陈主任,我们集团对平江新城的未来非常看好。”
高建军率先开口,语气客气,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压迫感。
“但在正式签约之前,按照流程,我们还需要对一些技术细节,进行最后的确认。”
他话音刚落,他身后一名地质工程师便站了起来,抛出了第一个尖锐的问题。
“根据我们拿到的初步资料,开发区一期规划的仓储区,土壤地基承载力标准似乎有些模糊。我们要求提供该区域详细的地质勘探报告,以及未来十年,在满载情况下,地基沉降的精确预估数据。”
这个问题极其专业,也极其刁钻。
李德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下意识地看向陈铭,却发现陈铭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这个问题与他无关。
就在李德明以为要冷场时。
方志诚站了起来。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笔,双手并用,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当场绘制出了一幅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质结构剖面图。
“高总监,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们三天前就已经做过补充勘探。”
方志诚的声音沙哑而自信,他指着图上的一条曲线。
“仓储区地下十五米处,有一层厚度超过五米的稳定砂卵石层,承载力特征值远超国标。我们设计的桩基方案,将直接打到这一层。至于沉降,我们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了三次建模推演,结论是,未来二十年,最大沉降值不会超过五毫米,完全在安全阈值之内。”
一番话,配合着那张专业到无可挑剔的图纸,让宏远那位地质工程师张了张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只能默默地坐了下去。
高建军眼神中的轻慢,收敛了一分。
紧接着,他团队里的另一位电力专家又抛出了问题。
“我们物流园需要全天候不间断运营,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请问贵方能否提供双回路供电?备用电源的接入方案和响应时间是多少?”
这一次,不等陈铭开口,孙毅便站了起来。
他将一份文件推到高建军面前。
“高总监,这是我们和县供电局签订的专线合作协议。两条一万伏高压专线,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变电站接入,物理上完全隔离。同时,我们在园区内预留了柴油发电机组基座,可在断电后三十秒内自动并网发电。”
清晰,果断,无可辩驳。
高建军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
接下来,宏远的团队如同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从给排水、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再到政策兑现的每一个细节条款,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但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真正的饿狼之师。
每一个问题,都被陈铭的新团队,用无可辩驳的数据,滴水不漏的方案,和详实到可怕的预案,一一完美化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