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求圣旨赐婚将军府(1/2)
这时的夜风带着御花园的花香,悄悄溜进御书房。
青铜灯盏里的烛火明明灭灭,映着案上堆叠的明黄奏折,皇帝指尖捏着枚墨玉扳指,正低头翻看一份边防军报,眉峰微蹙——那是楚将军返回边境后递来的,说西北边境的风沙又毁了两处了望塔,需得尽快修缮。
“儿臣景淮初,叩见父皇。”
殿外传来的声音沉稳恭敬,皇帝抬眸透过门缝,隐约可见景淮初一身玄色朝服,袖口隐约还能看到浅色的包扎痕迹,却已没了前些日子的疲惫,眼底亮着细碎的光。
“进来吧。”皇帝放下奏折,指了指案前的锦凳:“你的伤好些了?李医官说你还需再静养几日。”
“劳父皇挂心,儿臣已无大碍。”景淮初躬身落座,目光扫过案上的军报,见封皮写着“楚将军呈”。
心头微动,这才缓缓开口:“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向父皇陈情,关乎楚将军府,也关乎儿臣的终身大事。”
皇帝握着扳指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却没接话,只是示意景淮初继续说。
景淮初深吸一口气,先避开儿女情长,转而谈起朝堂旧事:“父皇还记得三年前西北叛乱吗?当时叛军围困肃州,粮草断绝,是楚将军带着三千轻骑,日夜兼程绕到叛军后方,烧了他们的粮草营,才解了肃州之围,那一战,楚将军左肩中了三箭,却硬是撑着指挥到最后,回来时伤口都化脓了,还笑着说‘肃州没事就好’。”
景淮初语气平缓,却带着敬意:“还有去年,边防加固城墙,楚将军的小女儿清颜,竟跟着工匠一起琢磨,设计出了带滑轮的了望塔——比原来的塔高了两丈,视野更广,还省了不少人力,后来工部照着图纸改良,在边境推广,连赵统领都说,有了这塔,夜里巡防安全多了。”
皇帝听着,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
他自然记得这些事,楚将军是开国功臣之后,世代忠良,这些年镇守西北,从无半分差错。
至于楚清颜,他也略有耳闻——听说不是寻常娇弱的大家闺秀,倒像个小男子汉,爱舞枪弄棒,还懂些机关术,是楚将军的心头宝。
“楚将军府三代戍边,为大靖流了不少血。”皇帝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感慨:“楚老将军当年战死沙场,楚将军接过兵权,这些年西北安稳,他功不可没。”
“正是如此。”景淮初顺势往前探了探身,眼神变得认真:“儿臣与清颜相识,是在去朝阳城查清山贼一事时,让刺客所伤后跑到朝阳城,被楚清颜救起来后带回将军府修养。”
“起初只觉得她性子直率,不像其他女子那般扭捏,后来相处久了,才发现她外刚内柔,看似大大咧咧,却心细如发。”
景淮初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那玉还带着体温,是楚清颜亲手给他系上的。
“落雁崖遇刺时,儿臣腰间戴着这玉,想着若是活不下来,怕是再也见不到她了,后来暗卫一带着援军赶到,儿臣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快回京,不仅是为了扳倒苏氏,更是为了跟她兑现承诺——我说过,要带圣旨去将军府求娶她。”
御书房里静了下来,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皇帝看着景淮初眼底的认真,想起这孩子自小在宫中长大,母妃早逝,虽有他和母家护着,却总带着几分疏离,如今说起楚清颜时,眉眼间竟满是温柔,倒像是真正有了牵挂。
“你倒是坦诚。”皇帝笑了笑,却话锋一转:“只是你要想清楚,楚家是将门,你娶了楚清颜,朝中难免有人说你拉拢武将、培植势力,而如今苏氏刚倒,朝局还未完全稳定,你不怕引来非议?”
“儿臣不怕。”景淮初语气坚定:“楚将军一生忠君,从无结党之心,清颜也常说,将军府的人只懂守疆土,不懂谋算计,儿臣娶她,是因为心悦,不是为了势力,至于非议——儿臣相信父皇明察,也相信时间会证明,儿臣与清颜,只会为大靖安稳添力,不会添乱。”
景淮初想起楚清颜坚定的模样,又补充道:“清颜虽是女子,却有见识,她曾跟儿臣说,若是将来嫁入皇子府,只会帮着儿臣打理家事,让儿臣能安心为父皇分忧、为大靖效力。”
皇帝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月色。
御花园里的牡丹开得正盛,花香飘进殿内,带着暖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