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楚清瑶的回忆1(2/2)
他身姿挺拔,眉目温和,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墨晶镜,手里抱着一卷用蓝布裹着的字画,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羊脂白玉佩,走路时玉佩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男子走到画案前,先是对着外祖躬身行礼,声音清润如江南的溪水:“晚生程明远,见过周老先生。”
而后才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楚清瑶摊开的画纸上,眼底闪过几分欣赏,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姑娘这幅临摹,笔法很是细腻,把江南烟雨的朦胧感抓得极准。
只是这远山的墨色,若再淡上三分,用‘破墨法’晕开,或许更能显出水墨山水的空蒙意境。”
楚清瑶当时正有些拘谨,听见这话,连忙低头看向自己的画——远山的墨色确实稍重,像一块压在纸上的云,少了几分灵动。
她脸颊微红,连忙放下笔,起身福了福身,声音轻轻的:“多谢公子指点,清瑶受教了。”
外祖在一旁笑着摆手,拉过程明远的手,对楚清瑶道:“瑶儿,明远是翰林院的编修,也是我老友程学士的孙子,才学出众得很,尤其擅长画山水。
你不是总说想精进画技吗?往后多跟明远请教,准没错。”
程明远便留在了书房。
待他解开蓝布包裹,里面是他自己画的几幅山水小品——有《西湖春晓》,画里程堤的柳丝拂着水面,画舫在碧波里轻荡。
有《灵隐秋桂》,桂树漫山遍野,香火缭绕的古寺隐在桂丛中。
而此时程明远指着《富春山居图》的摹本,细细讲解黄公望如何用“披麻皴”勾勒山石纹理,如何用淡墨点苔显山水之灵,声音温和,像江南春日的风,吹得人心底软软的。
楚清瑶听得认真,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程公子,画水时怎样才能让波纹显得灵动?
这淡墨晕染,总怕晕得太散,该如何控制?”
程明远都耐心解答,还握着她的手,教她如何运笔,指尖传来的温热,让她的脸颊又红了几分。
“小姐,您当时是不是就偷偷喜欢上程公子了?”羽青的声音突然响起,手里还捏着一块没剥完的蜜饯,眼里满是打趣:“不然怎么每次说起他教您画画,您都要脸红呀?”
楚清瑶轻轻拍了下羽青的手背,却没否认,只拿起茶杯,又啜了一口桂花茶,声音软了几分:“后来外祖常邀他来家里,有时是一起赏新到的字画,有时是去西湖边的画舫上小坐。”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年六月的一个午后。
外祖说西湖的荷花正好,便让人备了画舫,带着她和程明远去湖上赏荷。
画舫缓缓驶进荷丛,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绽开花瓣,风一吹,荷香便裹着水汽漫进舫内,带着几分清凉。
程明远坐在舫窗边,取出笔墨纸砚,铺在小几上。
他握着狼毫笔,先蘸了淡墨,在纸上轻轻勾勒荷叶的轮廓,再用浓墨点出叶尖的露珠,不多时,几片鲜活的荷叶便出现在纸上。
而后他换了支小笔,蘸了胭脂色,细细描摹荷花的花瓣,粉白相间,层次分明,连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楚清瑶坐在一旁,托着腮看着他作画,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认真的模样,比舫外的荷花还要动人。
“这幅《荷风图》送你吧。”程明远放下笔,把画递到她面前,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两人都顿了顿,他连忙收回手,耳尖微微泛红,声音也轻了几分:“你前几日帮我整理画目,辛苦你了,这幅画当是谢礼。”
楚清瑶接过画,指尖触到微凉的宣纸,心里却热烘烘的。
她看着画上灵动的荷花,又看了看程明远泛红的耳尖,小声道:“多谢程公子,我会好好收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