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 > 第六十五章 御史参奏

第六十五章 御史参奏(2/2)

目录

皇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刘爱卿,朕知你心疼女儿,但凡事需讲证据,不可仅凭一面之词便弹劾皇子。

景淮初所言,亦有道理,楚清颜开店铺助边关,并非失德之举。”但话锋一转:“此事朕已知晓,着内务府今日去琳琅阁查核,若确有欺压之事,朕自会处置。

若无,便不许再提。”

刘敬还想再说,却见皇帝眼神冷了几分,只好躬身应道:“臣遵旨。”

皇帝又看向景淮初:“你刚与清颜大婚,往后遇事需多些沉稳,莫要再卷入此类争执。”

看似批评,实则已是偏袒,既没罚他,也没质疑楚清颜,只是轻轻提点了一句。

景淮初躬身应道:“儿臣遵旨,往后定当谨慎。”

早朝散去,官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刘敬快步追上太子,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太子殿下,陛下这般处置,怕是……”

太子停下脚步,示意左右退下,低声道:“刘大人莫急。

父皇虽未明着处置景淮初,但也让内务府去查了,只要查出些许‘不妥’,孤便能在父皇面前再提此事,你且安心,孤定会帮你女儿讨回公道。”

刘敬松了口气,连忙道谢:“多谢太子殿下!臣定不忘殿下恩情!”

两人正说着,忽然见景淮初从太和殿侧门走出,身边跟着李德全,显然是被皇帝召去御书房了。太子眼底闪过一丝警惕,对刘敬道:“刘大人,孤还有事要面奏父皇,先行一步。”

说完,不等刘敬回应,便快步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刘敬站在原地,看着太子急匆匆的背影,又看了看景淮初消失的方向,心里忽然有些不安。

太子方才的语气,看似笃定,实则带着几分急切,莫非他也怕景淮初在皇帝面前说些什么?

而景淮初跟着李德全走在御书房的宫道上,心里已然明了。

父皇召见自己定不是为了斥责,而是想了解实情,或许还想问问琳琅阁与边关捐赠的事。

便想起昨日楚清颜说:“父皇是明君,定会辨明是非。”

御书房内,皇帝正坐在案前,翻看景淮初递上的了望塔改良图纸。

见景淮初进来,便放下图纸,笑着道:“坐吧。

今日朝堂之事,你莫要放在心上,刘敬那老东西,是为了女儿的私怨,借机生事。”

景淮初躬身道:“儿臣明白,多谢父皇体谅。”

“你明白就好。”皇帝拿起案上的一份奏折,递给他:“这是内务府刚递上来的琳琅阁账目,楚清颜捐给边关的银子,比你说的还多三成,是个有心的孩子。”

随后接着说:“她想开店铺,就让她开,朕会让人照看,不让人再找她麻烦。”

景淮初心里一暖,连忙道谢:“儿臣替清颜谢父皇恩典。”

皇帝摆摆手,又说起了望塔的事:“你递的改良图纸,朕看了,很好。

江南的铜料已批量运到边关,工匠们说比之前的好用多了,楚将军昨日还递奏折夸你和清颜呢。”

父子俩聊了约莫半个时辰,多是关于边关与琳琅阁的事,丝毫未提朝堂上的争执。

景淮初离开御书房时,正撞见太子站在宫道旁,显然是在等他走后再进去。

太子见了他,脸上挤出几分笑意:“五弟,父皇召你,可是为了今日朝堂之事?”

景淮初淡淡点头:“父皇只是询问了些边关的事。

太子殿下若有要事,便快些进去吧,免得父皇等急了。”说完,便转身离开,没有丝毫停留。

太子站在原地,看着景淮初的背影,眼底的寒意更浓——景淮初从御书房出来时,神色平静,甚至带着几分暖意,显然是得了父皇的认可。

看来,想借刘侍妾之事打压他,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朝服,快步走进御书房——无论如何,他都要在皇帝面前多说几句景淮初的“不妥”,哪怕不能立刻处置,也要在父皇心里埋下一根刺。

御书房的门缓缓关上,宫道上的银杏叶被风吹得簌簌落下,落在太子与景淮初走过的地方,像撒了一层碎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