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皇子府授礼(1/2)
晨光刚漫过五皇子府的朱红院墙,就把院中的桂树染得暖融融的。
刘管家站在府门口,手里攥着块素色帕子,时不时往巷口望——昨日得了消息,坤宁宫的张嬷嬷今日会来教楚清颜礼仪,这位嬷嬷是太后身边出来的老人,性子沉稳又懂规矩,可得好好迎接。
“刘管家,可是在等老身?”身后传来个温和却不失庄重的声音,刘管家连忙回头,见一位身着深青色褙子的老妇站在巷口,鬓边簪着支素银扁方,手里提着个朱红漆盒,正是张嬷嬷。
她身后跟着个小宫女,捧着叠成册的礼仪典籍,身姿站得笔直,一看便知是宫里出来的。
“张嬷嬷安好!老奴已在这儿等您许久了,快请进。”刘管家连忙躬身引路,语气恭敬:“殿下和县主吩咐过,您来了不必拘礼,前厅已备好了暖茶和点心。”
张嬷嬷点点头,脚步沉稳地跟着往里走。
院中的桂树正盛,细碎的黄花落在青石板上。
张嬷嬷的目光扫过院内,见仆役们各司其职,动作轻缓却不拖沓,廊下的灯笼还未撤去,却摆得整齐,心里先有了几分赞许——五皇子府的规矩,倒比传言中规整得多。
刚走到穿堂,就听见院外传来翠翠的声音:“小姐,慢些走,地上有桂花瓣,别滑着了。”
张嬷嬷脚步顿了顿,侧身站在廊柱后,想着先看看这位五皇子妃的日常举止,再谈礼仪教学也不迟。
不多时,就见楚清颜从巷口走来。
她穿着身浅碧色襦裙,发间簪着支素银兰草簪,手里提着个锦盒,想来是从琳琅阁回来——盒面上绣着的齿轮纹,正是她之前设计的饰品纹样。
翠翠跟在身后,手里抱着叠布料,楚清颜走几步就回头叮嘱:“小心些,那匹杭绸是给若瑄留的,别蹭脏了。”
走到穿堂前,楚清颜忽然停下脚步,见刘管家站在廊下,连忙笑着上前:“刘叔,今日风大,您怎么站在这儿?仔细着凉。”
她伸手扶了扶刘管家的胳膊,语气里满是关切:“张嬷嬷来了吗?我特意从琳琅阁带了些新做的桂花糕,想着给嬷嬷尝尝。”
刘管家刚要回话,张嬷嬷已从廊柱后走出来,微微颔首:“老身见过五皇子妃。”
楚清颜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躬身行礼,动作虽不算标准,却透着十足的恭敬:“臣女楚清颜,见过张嬷嬷。
劳烦嬷嬷亲自跑一趟,臣女实在过意不去。”她的姿态不卑不亢,眼底没有半分慌乱,倒让张嬷嬷暗暗点头。
传闻中说她“抛头露面、不懂规矩”,可瞧这待人温和、应对从容的模样,倒像是个懂分寸的。
“皇子妃不必多礼。”张嬷嬷上前扶起她,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锦盒上:“这是从琳琅阁带回来的?
老身昨日还听宫里的小丫头说,琳琅阁的桂花糕是京城一绝。”
楚清颜笑着打开锦盒,清甜的桂香瞬间漫开来:“嬷嬷若是不嫌弃,就尝尝。
这是若瑄特意按我娘的方子做的,比京里的更糯些,咱们先去前厅坐,我让翠翠把茶再热一热。”
两人并肩往前厅走,张嬷嬷有意观察楚清颜的步态——她走得不快不慢,裙摆轻轻扫过地面却不拖沓,遇到仆役躬身行礼,也会点头回应,语气温和,没有半分皇子妃的架子。
“皇子妃待下人倒温和。”张嬷嬷轻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他们也是爹娘的孩子,不过是讨生活罢了。”楚清颜笑着回话:“在朝阳城时,我娘就常说,待人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再说,府里的人都帮着打理琐事,我感激还来不及,哪能摆架子。”
这话听得张嬷嬷心里更熨帖了。
到了前厅,楚清颜请张嬷嬷坐在上首,自己坐在侧位,姿势端正却不僵硬。
翠翠端来热茶,楚清颜亲手接过,双手递到张嬷嬷面前:“嬷嬷尝尝,这是景淮初特意让人从江南采买的雨前茶,据说跟太后宫里的是同批。”
张嬷嬷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杯沿的温度,正好不烫不凉——显然是楚清颜特意叮嘱过水温。
她浅啜一口,茶香清冽,忍不住赞道:“好茶。
皇子妃心思细,连茶水温度都拿捏得正好,这般待人接物的分寸,倒比不少京中贵女强。”
楚清颜脸颊微红,轻声道:“嬷嬷过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