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太子妃观阵与迟来悔恨(2/2)
太子妃走到桌前,提笔蘸墨,却迟迟没有落下。
她看着空白的宣纸,眼前闪过一幕幕画面:太子为她描眉时的温柔、两人在御花园放风筝的欢笑、她发现太子私藏死士时的慌乱、深夜劝谏被拒时的委屈、今早看到重兵围宫时的绝望……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下来,滴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娘娘,您若是写不下去,便先歇歇吧。”云袖递上帕子,轻声安慰。
太子妃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深吸一口气,终于在宣纸上写下“罪妇柳氏,愿留东宫,待太子殿下醒悟,共承罪责”几个字。
字迹虽有些颤抖,却透着几分决绝。
太子谋逆是灭顶之罪,作为太子妃,她难辞其咎,可她不愿逃走,也不愿牵连柳氏家族——她要留在东宫,等太子回来,哪怕他再也不是储君,哪怕他们要一起面对牢狱之灾,她也要陪在他身边,为自己当初没能拦住他的过错,赎罪。
“云袖,你收拾些简单的衣物,回柳府去吧。”太子妃将写好的纸条折好,放在桌上:“东宫之事与你无关,你不必留在这里陪我受苦。”
云袖连忙跪下,泪水夺眶而出:“娘娘,奴婢不走!
奴婢自小跟在您身边,您去哪,奴婢就去哪!就算是坐牢,奴婢也陪着您!”
太子妃看着她坚定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却还是摇了摇头:“傻丫头,柳府还有你的父母兄弟,你不能因为我,毁了自己的一生。
听话,回柳府去,告诉父亲,就说……就说我对不起他的教导,没能拦住太子,也没能守住柳氏的颜面。”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太子妃抬头望去,只见一队士兵簇拥着皇后的凤驾,朝着东宫偏院走来。
皇后穿着件深紫色宫装,脸色凝重,眼底满是疲惫,显然也是一夜未眠。
看到太子妃,皇后停下脚步,声音带着几分复杂:“你都知道了?”
太子妃躬身行礼,语气平静:“回母后,儿臣知道了。”
皇后叹了口气,走到她身边,看着院中的桂树,眼底闪过一丝伤感:“我昨夜在御书房外跪了半宿,求陛下饶太子一命,陛下虽削了他的储位,却终究留了他一条性命。
只是……东宫的重兵,短时间内不会撤去,你若想离开,我可以安排你去宫外的别苑暂住,远离这些是非。”
太子妃摇头,目光落在宫门外的士兵身上,语气带着深深的悔恨:“母后,儿臣不走。
去年冬天,儿臣就发现太子私养死士,可我没能劝住他。
上个月,我看到他与刘修密谈,手里拿着伪造的密信,我还是没能拦住他……若我当初能再坚定些,若我能早点把这些事告诉母后,或许……或许太子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她的声音渐渐哽咽,泪水再次滑落:“是我太软弱,是我纵容了他的野心,这罪责,我该与他一起承担。
我要留在东宫,等他回来,告诉他,我错了,我不该让他独自走那条错路。”
皇后看着她悔恨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慨,她伸手拍了拍太子妃的肩,语气软了些:“也好,你若想留下,便留下吧。
东宫的用度,我会让人按时送来,你……照顾好自己,也多劝劝太子,让他早日醒悟。”
皇后离开后,太子妃重新站回廊下,望着宫门外的士兵。
冷风卷着桂树叶落在她的肩头,她却不觉得冷。
她想起太子当年为她亲手做的那枚桃花玉佩,还放在梳妆盒的最底层,玉佩上刻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字样。
“殿下。”她轻声对着宫门的方向低语,眼底满是坚定:“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等你明白,江山再大,也不如身边人的陪伴重要。
就算你再也不是储君,就算我们要从头开始,我也会陪着你,直到你真正醒悟的那一天。”
夜色渐深,东宫的宫灯一盏盏亮起,却只有偏院的那盏灯亮得格外持久。
太子妃坐在窗前,手里拿着那枚桃花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