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帝意难违2(2/2)
朕会让李德全安排人,好好照顾太子的起居,不会让他在皇陵里受苦。”
皇后躬身行礼,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多谢皇上。”
太后拉着皇后的手,转身走出紫宸殿。
殿外的阳光正好,却照不进她们心中的阴霾。
皇后回头望了一眼紫宸殿的大门,她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那个曾经尊贵的太子,如今只是一个被关押在皇陵的庶人。
回到坤宁宫后,皇后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鬓边的金步摇依旧华丽,脸上的妆容却早已被泪水打花。
她拿起宫女递来的帕子,轻轻擦去脸上的泪痕,却擦不掉心中的痛苦。
“娘娘,太后娘娘让您别太伤心,保重身子要紧。”嬷嬷轻声安慰道。
皇后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窗外。
庭院里的桃花还在盛开,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像撒了层碎雪。她想起太子小时候,在这桃花树下,拿着竹马跑,笑着喊“母后,你快来追我呀”。
“我知道。”皇后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可我的儿子,被关在那么冷的地方,怎么能不心疼?”
她拿起桌上的桃花酥——那是太子前几日派人送来的,还剩下几块,如今却再也没有人会给她送了。
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腻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却怎么也尝不出往日的香甜,只剩下满心的苦涩。
与此同时,慈宁宫的太后正坐在窗边,看着手中的密信,轻轻叹了口气。
可她还是心疼那个犯错的孙子,她拿起笔,写下一封书信,让人送到皇陵,叮嘱看守太子的侍卫,好好照顾太子的起居,别让他受委屈。
紫宸殿内,皇上看着皇后与太后离去的背影,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楚。
他拿起桌上的连发弩,轻轻抚摸着,想起楚清颜改良器械时的用心,想起景淮初沉稳果断的模样,心里渐渐坚定起来。
他知道,废黜太子,立景淮初为新太子,是他作为帝王,必须做出的选择,也是为了大胤朝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的安稳。
夕阳渐渐西斜,将紫宸殿的影子拉得很长。
皇上拿起御案上的奏折,继续处理朝政。
柳氏余党的彻查还需要时间,新太子的培养也需要用心,他不能有丝毫懈怠。
而那个被关押在皇陵的太子,将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他日后警示自己、警示新太子的教训——权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唯有坚守本心,心系百姓,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夜色降临,坤宁宫的灯还亮着,皇后坐在窗边,望着皇陵的方向,一夜未眠。
慈宁宫的灯也亮着,太后拿着太子小时候的画作,默默流泪。
而紫宸殿的灯,依旧亮着,皇上还在处理奏折,为了大胤朝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的安稳,他必须继续前行,不能停下脚步。
次日一早,新太子景淮初按例前往坤宁宫向皇后请安。
皇后看着眼前这个沉稳、谦逊的年轻人,心里虽有对太子的愧疚,却也渐渐放下心来。
景淮初定能成为一个好太子,也定能守护好这大胤朝的江山,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太子殿下。”皇后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温和:“往后,这大胤朝的江山,就拜托你了。”
景淮初躬身行礼,语气恭敬:“母后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不负天下百姓的信任,守护好大胤朝的江山与安宁。”
皇后点头,看着景淮初离去的背影,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属于太子的时代已经过去,属于景淮初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她,作为大胤朝的皇后,也该放下过去的伤痛,支持新太子,为了这江山,为了这天下的百姓,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