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渗血的日记本》(2/2)
林薇愣住了:“那渗血的字……”
“是苏晓的执念。”张奶奶说,“她太想找到妈妈了,执念变成了怨气,附在日记本上。只要有人碰了日记,她就会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就会在日记里写字,想跟妈妈说话。可要是那个人不是妈妈,她的怨气就会缠上那个人,让那个人变成她的‘替代品’,永远留在这里。”
林薇的心脏猛地一沉:“替代品?那我……”
“你别害怕。”张奶奶抓住林薇的手,“苏晓是个好孩子,她不会伤害好人。只要你帮她找到她妈妈,她就会走的,不会缠着你。”
“找她妈妈?可都三十年了,怎么找?”
张奶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信封,递给林薇:“这是苏晓妈妈留下的地址,在郊区的一个老小区。我去过一次,早就拆迁了,没人知道她搬去了哪里。但我觉得,她可能还在这座城市,她不会丢下苏晓的。”
林薇接过信封,上面的地址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郊区,幸福小区”几个字还能看清。她看着信封,又看了看张奶奶通红的眼睛,突然下定了决心——她要帮苏晓找到妈妈,不仅是为了自己能摆脱怨气,更是为了这个孤单了三十年的女孩。
回到302,林薇把信封放在书桌上,又打开了行李箱,拿出那本红皮日记。她翻开最后一页,那个血圈还在,旁边多了一行渗血的字,字迹比之前柔和了很多:“你能帮我找妈妈吗?”
林薇看着那行字,眼眶有点红。她拿起笔,在旁边写道:“我会帮你的,一定。”
写完后,她把日记放在书桌上,没再锁起来。当晚,楼道里没有传来脚步声,日记本也没有渗血。林薇睡得很安稳,梦里,她看到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对着她笑,说:“谢谢你。”
第四章:幸福小区的线索
第二天一早,林薇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了郊区的幸福小区。
幸福小区早就拆迁了,现在是一片建筑工地,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机器轰鸣。林薇站在工地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有点不知所措——地址没了,怎么找苏晓的妈妈?
她在工地周围转了转,看到一个穿蓝色工装的老头坐在临时工棚门口抽烟,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正对着照片叹气。林薇心里一动,走了过去。
“大爷,您知道以前的幸福小区吗?”
老头抬头看她,眼神浑浊,指了指身后的工地:“这不就是嘛,三年前拆的,我在这儿住了四十多年,老邻居都走光了。”
“那您认识一个叫苏兰的女人吗?”林薇急忙问——张奶奶说过,苏晓的妈妈叫苏兰。
老头的烟顿了一下,眉头皱起来:“苏兰?是不是三十年前,总穿灰色外套,带着个生病的小姑娘的那个?”
“对!就是她!”林薇激动地抓住老头的胳膊,“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
老头叹了口气,把烟蒂摁在地上:“那女人命苦啊。她男人早死,一个人带着女儿看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她女儿没了,她没过多久也走了,听说是去了南边的亲戚家,具体在哪儿,没人知道。”
“走了?”林薇的心沉了下去,“那您有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或者别的线索?”
老头摇了摇头:“那时候哪有手机啊,联系方式早没了。不过……”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钥匙扣,递给林薇,“这是当年拆房子的时候,我在她家门口捡到的,上面刻着个‘兰’字,你拿着吧,说不定能有点用。”
钥匙扣是塑料的,已经发黄,上面的“兰”字磨得快看不清了,挂着一个小小的铃铛,轻轻一晃,发出清脆的响声。林薇接过钥匙扣,心里又酸又涩——这是苏兰留下的唯一痕迹,却还是这么模糊。
她谢过老头,拿着钥匙扣往回走。路上,手机响了,是张奶奶发来的微信:“今晚是10月10日,苏晓的怨气会最重,你一定要小心,别让她的执念缠上你。”
林薇看着微信,脚步加快了。她必须在今晚之前找到线索,不然不仅帮不了苏晓,自己也会有危险。
回到市区时,天已经黑了。林薇路过一家旧书店,突然想起什么——苏兰当年可能会去旧书店卖书换钱,说不定书店老板认识她。她走进书店,里面飘着旧书的油墨味,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正趴在柜台上看书。
“老板,您认识一个叫苏兰的女人吗?三十年前,可能来您这儿卖过书。”林薇拿出钥匙扣,“她有一个这样的钥匙扣。”
老板抬起头,看了看钥匙扣,又看了看林薇,突然说:“这个钥匙扣,我见过。大概十年前,有个女人来我这儿买旧书,身上就挂着这个钥匙扣,她说她叫苏兰,一直在找她女儿的东西。”
“十年前?”林薇的眼睛亮了,“那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
“她当时说,她住在城西的老纺织厂家属院。”老板回忆道,“她说她在那里租了个小房子,一直没走,就等着有人能带来她女儿的消息。”
林薇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她谢过老板,抓起包就往城西跑。老纺织厂家属院离这里不远,她打了个车,半小时就到了。
家属院也是老式居民楼,跟林薇住的地方很像,墙皮斑驳,楼道里没灯。林薇凭着记忆,一层一层地找,终于在3单元201门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穿灰色外套的女人,头发花白,正蹲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照片,轻轻抚摸着。
照片上,是苏晓穿白色连衣裙的样子。
“苏阿姨?”林薇试探着喊了一声。
女人猛地回头,看到林薇,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又很快变成了泪水。她手里的照片掉在地上,声音颤抖:“你……你是谁?你怎么会有晓晓的照片?”
林薇捡起照片,递还给她,又拿出那本红皮日记和钥匙扣:“我是住在302的租客,这是苏晓的日记,这个钥匙扣,是您的吧?”
苏兰看到日记和钥匙扣,突然哭了起来,蹲在地上,肩膀一抽一抽的:“晓晓……我的晓晓……我找了她三十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她的东西了……”
林薇蹲下来,拍了拍她的背:“苏阿姨,苏晓一直在等您,她就在302,她想见您。”
第五章:三十年的等待
苏兰跟着林薇回到302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房间里的灯亮着,那本红皮日记正放在书桌上,封面的褐色划痕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红光,不像之前那么诡异了。
“晓晓……”苏兰走到书桌前,伸出手,却不敢碰日记,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不该丢下你,妈妈找了你三十年……”
就在这时,日记本突然自己翻开了,翻到最后一页,那个血圈旁边,缓缓渗出一行红色的字:“妈妈,我好想你。”
苏兰看到字,突然崩溃了,趴在书桌上大哭起来:“晓晓,妈妈也想你,妈妈每天都在想你,妈妈没有丢下你,妈妈只是……只是当时太难过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
林薇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眼眶也红了。她想起张奶奶说的话,苏兰不是故意失踪的,她只是因为女儿的死太痛苦,暂时离开了这里,可她心里一直记着苏晓,一直在找她。
“当年,我看到晓晓躺在梧桐树下,我整个人都傻了。”苏兰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我不敢待在这里,我怕看到任何跟晓晓有关的东西,所以我去了南边的亲戚家,可我每天都在想她,想她的日记,想她的笑容。后来,我还是回来了,我住在纺织厂家属院,每天都去302楼下转,可我不敢上去,我怕看到空荡荡的房间,我怕想起她不在了……”
日记本又渗出一行字:“妈妈,楼道里的灯坏了,我晚上走的时候,总以为能看到你。”
“是妈妈不好,妈妈应该早点回来的。”苏兰握住日记本,指尖传来温热的感觉,不像普通的皮质那么凉,“妈妈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妈妈陪着你。”
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一下,然后灭了。林薇心里一紧,刚想拿手机照明,就看到一道白色的影子从日记本里飘了出来,慢慢落在地上,变成了苏晓的样子——穿白色连衣裙,笑容灿烂,跟照片上一模一样。
“妈妈。”苏晓的声音很轻,像羽毛一样飘在空气里。
“晓晓!”苏兰站起来,朝着影子跑过去,想要抱住她,可她的手却穿过了苏晓的身体。
“妈妈,我要走了。”苏晓笑着说,“我找到你了,我的执念没了,我可以去投胎了。谢谢你,林薇姐姐,帮我找到妈妈。”
林薇看着苏晓,笑着点了点头:“再见,苏晓。”
苏晓的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变成了一道光,消失在窗户外面。与此同时,书桌上的日记本也变了——封面的褐色划痕不见了,纸页上的渗血字也消失了,只剩下苏晓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她跟妈妈的日常,没有恐惧,没有痛苦,只有满满的爱意。
灯又亮了,房间里恢复了正常,空气中的霉味似乎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花香,像苏晓喜欢的栀子花。
苏兰拿起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眼泪又流了下来,可这次的眼泪是幸福的。她看着林薇,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姑娘,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都见不到晓晓的最后一面,永远都解不开心里的结。”
“不用谢。”林薇笑着说,“苏晓是个好孩子,她值得被爱。”
当晚,苏兰在302住了下来,她抱着苏晓的日记,睡得很安稳,梦里,她看到苏晓穿着白色连衣裙,拉着她的手,在阳光下奔跑,再也没有黑暗,再也没有孤独。
第六章:告别与新生
第二天一早,林薇醒来时,苏兰已经做好了早餐,煎蛋和牛奶的香味飘满了房间。
“小姑娘,快起来吃早餐吧。”苏兰笑着说,脸上没有了昨天的悲伤,多了几分平和。
林薇坐下来,拿起叉子,咬了一口煎蛋,觉得格外香。她看着苏兰,问:“苏阿姨,您以后打算怎么办?”
“我想把晓晓的日记出版成书。”苏兰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然后,我想离开这座城市,去南边定居,那里有海,晓晓生前最喜欢海了。”
林薇点了点头:“这是个好主意,苏晓一定会很高兴的。”
吃完早餐,苏兰收拾好东西,拿着日记本,跟林薇告别:“小姑娘,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永远是你的朋友。”
“好,苏阿姨,一路顺风。”林薇送苏兰到楼下,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路口,心里暖暖的。
回到302,林薇看着空荡荡的书桌,突然觉得这个房间不再破旧,不再恐怖了。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秋风迎面吹来,带着梧桐叶的清香,阳光洒在房间里,暖洋洋的。
她打开电脑,开始画新的插画——画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在海边奔跑,天空是蓝色的,海水是蓝色的,到处都是阳光和笑容。她想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告诉所有人,爱能化解一切执念,能带来新生。
几天后,林薇收到了苏兰发来的微信,里面是一张照片——苏兰站在海边,手里拿着苏晓的日记,笑容灿烂。她还附了一段话:“晓晓说,她看到海了,她很开心。谢谢你,让我们母女俩都得到了救赎。”
林薇看着照片,笑着回复:“祝你们永远幸福。”
又过了一个月,林薇的稿费到账了,她没有搬走,而是把302重新装修了一遍——刷了白色的墙,换了新的家具,买了很多绿植,还在书桌上放了一盆栀子花,像苏晓喜欢的那样。
楼道里的灯也修好了,晚上亮堂堂的,再也没有奇怪的脚步声,也没有潮湿的霉味。住在楼里的老人都说,302变了,变得温暖了,变得有生气了。
林薇依旧在302画画,她的插画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喜欢她画里的温暖和希望。有时候,她会拿出苏晓的日记,翻一翻,看看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能看到那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在房间里对着她笑。
她知道,苏晓没有离开,她变成了阳光,变成了花香,变成了房间里的每一缕温暖,永远陪伴着她,也永远陪伴着这座曾经充满孤独和恐惧,现在却满是爱的旧楼。
日子一天天过去,秋去冬来,春去夏到,302的栀子花每年都会开,开得格外香,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等待和救赎的故事,一个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故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