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公审大会(1/2)
礼拜日。
这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节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每周固定的休息日。
村里村外的人早早聚集到了巴格里亚尔村小教堂……的遗址。
公审大会便要在这里举行。
教堂的主体建筑已经被推倒,院墙也被扒掉,唯有后院的埋尸地突兀的暴露在众人的视野里。
鲁宾夫妇以及另外两户人家跪在被鲜花环绕的埋尸地前——多番努力,也只有四具尸骸确认了身份。
没有牧师,也不需要牧师。
人群中的斯玛特面色凝重。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类的必经之路,也是教会宣扬存在感的绝佳时机;但眼下,教会隐隐成为了这场葬礼的对立面。
斯玛特低头扫视一圈,希望有狂信徒、苦修一类的角色站出来,大声驳斥这不合教礼的葬礼。
同时心中也有一丝好奇,没有牧师的葬礼要如何进行。
但最先进行的不是葬礼。
此次公审的“主裁者”哥顿·谢尔弗首先踏上了临时修建的高台。
随后是由主君哈弗茨·谢尔弗指派的“法官”——一名伯爵府的律令管家,同时也是一名骑士。
接着是“起诉方”,他们由原告鲁宾夫妇等人以及原告的“辩护师”组成。
“辩护师”同样由伯爵府指派。
由于托纳利“动手能力极强”,和巴格里亚尔村教堂埋尸案有关的“被告方”只有几个边缘人物逃过一劫。
但对李维的公审来说,这些“没有教会编制的临时工”反而给了李维拒绝教会插手的正当理由。
“被告方”的“辩护师”由另一名律令管家担任。
黎塞留心中微动,这种“代理诉讼”的制度随着贵族和教会的膨胀往往被“誓言判决”、“宗教判决”以及“决斗判决”所取代。
但它作为加洛林正统的法律制度确实仍然受到一部分人的推崇——比如说黎塞留的老师、上一任教宗。
但在黎塞留看来这样的审问制度太过理想化,要不是因为李维要树立一个典型,如此偏僻的村庄根本不可能动用这么多的资源。
法制改革的失败也是上一代教宗黯然离场的原因之一。
黎塞留并不看好李维的举动。
原告的辩护师首先发言,条条列举了罪证,与被告方的口供相对应,句句不提神甫,句句不离教会。
尤其是关于教士们如何哄骗孩子的父母、又如何残忍地杀害这些孩童——辩护师特意拿出了达·芬奇画的八具尸骸的巨幅素描。
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吓得不少人跌坐在地。
说到后来,每当辩护师提到“邦纳·布里奇斯”时,现场总会爆发出一阵嘘声。
配合着眼前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教堂,听得乔装打扮过的黎塞留脸上一阵发烫。
“我们承认以上罪名,只做「有罪辩护」,希望法庭从轻量刑。”
被告方的辩护师也很干脆,或者说这些被告人在上台之前就已经知晓了结果、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是窃权!只有艾拉才能宽恕他人的罪状!」
竖起耳朵的斯玛特心中咆哮,“赎罪券”可是教会敛财的重要手段。
随着几个从犯的罪名一一确定,关于他们的刑罚也被公之于众——流放草原、分别处以二十年至四十年不等的劳役。
“我提议,主犯邦纳·布里奇斯神甫不得以「安眠」!”
人群中,李维提前安排好的“托”趁机出声。
“附议!”
“附议!”
有些小贵族子弟还在犹豫,但总有一些热血的或者是头脑简单的跟着发声。
贵族们的发声带动了巴格里亚尔村的村民,他们也跟着小声附和起来。
黎塞留心中一叹,他是经历过冬幕节庆典的,知道李维鼓动舆论的手段厉害。
这些到处流浪的骑士们,肯定会在每一个酒馆大肆吹嘘自己“在巴格里亚尔村帮扶正义、得到了李维子爵的赏识”云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