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不会魔法的土木工程师不是好领主 > 第709章 硝石战争,自古以来

第709章 硝石战争,自古以来(1/2)

目录

「草原部落同样通过举行会议的方式来决定诸如战争、推举首领、牧场划分之类的大事——在军事征服不可能的前提下尤其如此。」

「库尔特语音译为“库里尔台”。」

「或许我们应该感叹于人类即便在不同生活环境下趋于文明的共同选择。」

——《草原见闻》,奥古斯·波特。

-----------------

在哥顿回返的两天后,凯塔·布与李维接上了头。

李维也就见到了被格科·瓦茨偷、带回来的那半块“井盖”。

“井盖”不过三十厘米长短,上半截缺失,断口参差,显然不是人为切割。

背面依稀可见半张看不见脸的人物画像,正面的铭文在岁月的侵蚀下更是模糊。

文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从象形到抽象,从表意到表音,从辅音到引入元音……

期间还掺杂着简化与标准化,以及精灵语甚至兽人语等舶来品的影响……

说人话就是,除了少数从古至今变化不大的短语——比如说“加洛林”的国名——李维确实不认得这些年代久远的古加洛林铭文。

荆棘领那群只算是完成了基础扫盲的大老粗骑士就更指望不上了。

与一众下属没有被知识污染过的“清澈眼神”对视了片刻,李维头疼地捏了捏眉心,不得已吩咐道:

“去叫黎塞留来试试。”

……

“背面是圣徒安布罗斯的浮雕像,正面损毁得厉害,但两边的装饰大约是兰斯派的衣纹图案。”

“多见连珠纹路,首字母装饰华丽……”

“这些都是加洛林宫廷早期的流行元素,甚至可能追溯到光明纪元之前。”

“考虑到兰斯教派在光明纪元153年被加洛林宫廷彻底放逐,那么这石碑最晚不会超过这个时期。”

黎塞留不愧为前教宗精心调教的得意弟子、禅达优秀毕业生,面对一块只有下半段的破损石碑,依然精准道出了它的来历。

“李维子爵您认不出来也属正常。”

黎塞留最后又补充了一句,随即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呷了一口,发出了一声意味明确的、痛快的轻哈声。

来自学霸的鄙夷。

李维心中默默对黎塞留竖起了中指,面上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黎塞留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有些含糊道:

“我也只能认出其中的一些,毕竟光明纪元前的文字史料太少了。”

“我能揣测出的大意就是、来自第三巡逻队的……后面这两个应该是人名……到此一游。”

「你认不全那你嘚瑟个屁啊?」

李维心中腹诽,偏头对身边的黑骑士吩咐道:

“拓印下来,送回瓦兰城,找一些真正内行的古铭文大师解读。”

李维特意在“真正内行”上咬重了语气。

这回轮到黎塞留老脸一垮、嘴里的茶也不香了。

黑骑士面露笑意,点头称是。

李维才将视线转向凯塔与格科,面带征询:

“附近可发现了其它有关加洛林的遗迹?”

“有的、有的,”格科上前一步,“属下等经过搜查,发现那一口水井的井壁用的都是疑似加洛林遗物的石块垒砌的。”

“审问后得知,那口井至少在乌布苏部迁居前就已经存在了,具体的来历当地牧民也说不清楚。”

“只是时间紧急,属下等也来不及撬开那口井,只带回了这块最大的井盖、属下是说石碑。”

“这是好事啊,”李维闻言笑意上脸,看向黎塞留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温和,“还请我们的主教大人将此事在苦修营里宣传开去。”

黎塞留眉头微蹙,有些不解:

“宣传?这事?重点是什么?”

“重点当然是,”李维学着黎塞留先前的模样,端起茶杯,轻呵了一声,“塔哒尔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加洛林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如果有必要的,石碑可以借给主教先生演一场戏。”

“比如说让你的那个圣子或者某个虔诚的苦修发现这块石碑;又或者天降碑文启示录、从血蹄河里翻出这块石碑什么的……这些不都是你们教会最擅长的事吗?”

李维张口就来。

毕竟这种事在李维前世的史书里都有标准答案了,照抄就是。

一番话直听得黎塞留目瞪口呆,甚至生出了点诡异的“爱才之心”——这副心肠不能送去禅达做个神棍实在太可惜了!

-----------------

解决完加洛林石碑带来的意外,帐内众人也是切入了正题。

“这一仗,乌尔曼付出的代价比我们预估得要大得多。”

凯塔·布胡萝卜似的粗壮手指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大圈:

“西南这片拔野古部落的发家之地,几乎被乌尔曼征缴一空。”

“属下等跑了几天,连根羊毛都没捞着!”

凯塔·布一脸晦气。

李维暗自点头,多方情报可以印证、乌尔曼是典型的婿子上位,本人并非什么库尔特大贵族出身。

这也是为什么他上位之后反对声如此之大。

所谓“得位不正”,不过是明面上的说辞而已。

都说人有三族,可乌尔曼的本家和母族都靠不上;如今看来,就连原本唯一倚重的妻族,只怕互相之间也是存了几分戒备。

而乌尔曼能够爬上如今的势位,且不论行事作风如何激进,清醒状态下,他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真正效忠乌尔曼的嫡系,向心力和战斗力也值得李维提高警惕。

毕竟,佯装撤退这种战术,没点纪律性兜底只会变成真的溃败。

“这么说的话,”哥顿接过话茬,“乌尔曼和拔野古走西南路线转场的可能性更大了。”

和凯塔的境遇截然相反,东南方向的哥顿在奔袭途中不止一次地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小部落。

特别是那些最先一批参加完季节性贸易集会的小部落,很多都是在迁徙途中与哥顿的骑兵不期而遇。

阿里·托万那一支由各个小部落的男丁组成的偏师被乌尔曼调往东南,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次被允许参加军事会议的黎塞留闻言有些困惑,捋着胡子迟疑地追问道:

“既然东南方向更富裕、可供征缴补给的小部落更多,库尔特的主力为什么不走这个方向呢?”

“更干脆点说,他们为什么不全部走一个方向,到了南边再分开。”

“因为现有的牧场供养不起那么多牲畜,”说起正事,李维倒也没了跟黎塞留打趣的戏谑,正色回道,“只要爱蒙塔尔草原还在我们手里。”

“他们只能选择夺回,或者分兵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