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军中夺权(2/2)
“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想诱我们出击?”
“小心有诈!别追!”
大多数民兵队长都选择了谨慎观望,没有贸然追击。但负责在关键隘口指挥阻击的老兵麦穗,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他趴在隐蔽的山坡上,仔细观察着官军的撤退队形。他发现,官军的撤退并非溃败,而是有组织、有章法的。后卫部队警戒森严,侧翼有骑兵游弋,主力部队行军速度虽快,但阵型不乱。
“不对劲…”麦穗皱着眉头,喃喃自语,“官军攻势正猛,虽然被我们拖慢,但并未伤筋动骨,怎么突然就全线撤退了?这不符合常理…”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脑中闪过:“难道是…李锐特派员那边得手了?!真的把官军的粮道给断了?!官军这是…断粮了,被迫撤退去就食?!”
这个念头让他精神一振!但他并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他深知用兵之道,虚虚实实。“万一是官军的诡计,故意示弱,想引我们出击,然后杀个回马枪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麦穗决定冒险试探一下。他召集了手下最机灵、最擅长山地行军的十几名战士,吩咐道:
“你们几个,跟我来!我们远远地吊着官军的尾巴!仔细观察!重点看他们的后卫部队!如果他们是真撤退,后卫部队会且战且走,但不会主动出击。如果他们是假撤退,后卫部队一定会设下埋伏,或者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我们!”
“是!”
麦穗带着这支精干的小队,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尾随在官军撤退队伍的侧后方,保持着安全距离,密切观察。
他们跟踪了整整一天。观察到的结果是:官军的后卫部队十分警惕,始终保持着严密的防御阵型,但并没有设置明显的埋伏圈,也没有任何主动出击、试图引诱的迹象。整个撤退行动,透着一股急于赶路、避免节外生枝的务实感。
“看来…是真的!”麦穗远远望着撤退的官军,脸上露出了确信的笑容,“官军不是耍诈,他们是真急了!肯定是家里(后勤)出大事了!李特派员肯定成功了!”
既然判断官军是真撤退,麦穗反而打消了袭击的念头。他冷静地分析:“官军虽退,但实力犹存,尤其是那些边军精锐,阵型严整,我们这点人上去,就是送死。我们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成功逼退了敌人!现在,见好就收,回去报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才是上策!”
“撤!我们回去!”麦穗果断下令,带着小队,怀着胜利的喜悦,悄然撤离,返回根据地报信。
......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敌后活动的李锐,也通过各地的情报站,收到了官军主力转向忻州府的消息。
李锐站在简陋的地图前,看着忻州府的位置,陷入了沉思。
“忻州府…”他手指敲打着地图,“那是晋北在本地区相对富庶的府城,官仓里应该有些存粮。石峻德退往那里,明显是‘就食’之计,想靠府城的存粮暂时稳住军心。”
但他随即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洞察一切的冷笑:“可惜啊,石峻德和方劲松打错了算盘!忻州一府之地的存粮,怎么可能支撑得住两三万大军长时间的消耗?杯水车薪而已!他们要想真正解决粮食问题,最终还得依靠从晋阳、乃至晋南地区长途转运!”
想到这里,李锐的眼睛亮了起来,一个清晰而长远的战略在他脑中形成:
“既然如此,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他对身边的武工队员说道,“官军缩在忻州府,看似安全,实则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死靶子’!他们的生命线——那条漫长的后勤补给线,依然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传我的命令!”李锐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决断,“各民兵队伍,改变策略!暂时停止对忻州府方向的正面袭扰。我们的新目标,是官军从晋阳到忻州的补给线!”
“我们要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这条线上!不断地袭击他们的运粮队,破坏他们的道路,焚烧他们的粮草!我们要让忻州府的那几万官军,永远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让他们进退两难!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我们就当这太行山里的‘山大王’!”李锐豪迈地一挥手,“官军运粮,我们就抢!官军修路,我们就破!看他石峻德和方劲松,能在忻州府那个孤城里,撑到几时!”
新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活跃在敌后的广大民兵和武工队,立刻调整了作战方向,将矛头再次对准了官军脆弱而漫长的后勤生命线。一场更加持久、也更加残酷的后勤破袭战,拉开了序幕。
而退守忻州府的石峻德和方劲松,很快就将绝望地发现,他们虽然暂时躲过了饿死的危机,却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泥潭——前有坚城(八义集)难克,后有粮道时断,数万大军坐困愁城,士气日益低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逆转地倒向了意志坚定、战术灵活的人民军一边!